課程與教學論
- 什么是根據特定的教育價值觀及相應的課程目標,從學科知識、當代社會生活經驗或學習者的經驗中選擇課程要素的過程2024-11-13
- 生成性目標取向追求的是2024-11-13
- 什么是具體體現在課程開發與教學設計中的教育價值2024-11-13
- “非指導性教學”的教育目的是使學生2024-11-13
- 范例教學的三個基本特性是2024-11-13
- “道爾頓制”的確立者是2024-11-13
- 什么的本質含義在于鼓勵教師對課程實踐的反思批判和發揮創造作2024-11-13
- 被看作是課程開發的經典模式、傳統模式的是2024-11-13
- 杜威實現課程與教學一體化的具體途徑是2024-11-13
- 五六十年代出現了所謂的“三大新教學論流派”什么是其中之一2024-11-13
- 施瓦布主張,課程開發的基本方法應是2024-11-13
- 被譽為“現代課程理論的圣經”的著作是2024-11-13
- “副學習”概念的提出者是2024-11-13
- 提出,課程開發的任務之一,是要提供實施的“過程原則”2024-11-13
- “精神助產術”的確立者是2024-11-13
- 是指向于特定課程與教學目標、受特定課程內容所制約、為師生所共同遵循的教與學的操作規范和步驟2024-11-13
- 確定學習者需要的過程本質上是2024-11-13
- 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假設的是2024-11-13
- “泰勒原理”的實踐基礎是2024-11-13
- 把教學過程分為明了、聯想、系統、方法四個階段的教育家是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