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北省中職專業技能考試心理學考試大綱
發布時間:2016-09-17 15:09
2010年湖北省中職專業技能考試理論知識考試
心理學考試大綱
《2010年湖北省中職專業技能考試理論知識考試心理學考試大綱》是以國家教育部規劃教材、中等師范學校教科書(試用本)《心理學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為主,并結合我省各類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特點和實際情況而制定的。
二、考試要求
心理學考試主要是測試考生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觀念及其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考查考生對小學生的心理現象、心理問題的分析、判斷能力;樹立科學的兒童觀與教育觀,初步具備培養小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能力。下面對識記、理解、應用三個能力層次在心理學考試中的表現和要求作具體說明:
識記:要求記住考試大綱和指定教材中規定的概念、原理、基本原則、基本結論等。
理解:要求初步掌握有關概念、原理、原則、結論的主要特征,正確理解概念、原理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鑒別不同情況下對這些概念、原理的不同表述,并能解釋有關概念和原理。
應用:能把學習過的知識應用于新情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能用一個原理說明一個實際問題,或用一個實際問題論證某一個原理、原則。
三、考試內容與考核要求
1.緒論
考試內容:
科學心理學誕生的標志;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及其常用研究方法;人腦的機能;科學心理學關于人的心理實質的基本認識;反射、條件反射的概念。
考核要求:
(1)識記:科學心理學誕生的標志,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2)理解:心理學、反射、條件反射的概念以及大腦的基本機能;科學心理學關于人的心理實質的基本認識;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2.小學兒童的注意、感覺、知覺
考試內容:
注意、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產生的條件、注意的分類;小學兒童注意有意性的發展特點、小學兒童注意品質的發展特點、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運用;感覺、感覺的特性、小學兒童感覺的發展特點;知覺、感覺與知覺的關系、知覺的特性、小學兒童知覺的發展特點;小學兒童觀察力的發展、小學兒童觀察力的培養。
考核要求:
(1)識記:注意、感覺、知覺的概念;
(2)理解:感覺與知覺的區別、感覺與知覺的特性以及注意的規律(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產生的條件);小學兒童注意和感知覺的發展特點;
(3)應用: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感知特性在生活和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小學兒童觀察力的培養。
3.小學兒童的記憶和想象
考試內容:
記憶及其種類、表象的特征與作用、記憶的基本過程、遺忘、遺忘規律、小學兒童識記的特點、小學兒童記憶力的培養;想象及其種類、小學兒童想象的發展特點、小學兒童想象力的培養。
考核要求:
(1)識記:記憶、想象的概念;記憶的種類;
(2)理解:表象的特征與作用,記憶的基本過程,遺忘及其規律;想象的種類;小學兒童識記的特點和想象發展特點;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的區別;
(3)應用:培養小學兒童的記憶力和想象力。
4.小學兒童的思維
考試內容:
思維概念,思維特性,思維的種類、思維的過程和思維的形式,創造性思維,思維的品質。小學兒童思維發展的一般趨勢,在教學中小學兒童思維能力的培養。
考核要求:
(1)識記:思維、概念及創造性思維的概念;思維的種類、思維的過程和思維的形式;思維的品質;
(2)理解:思維的特性,思維的品質;小學兒童思維發展的一般趨勢;
(3)應用:在生活和教學實踐中培養小學兒童的思維能力。
5.小學兒童的情感和意志
考試內容:情感及其功能,情感的種類,小學兒童情感發展的特點,小學兒童情感發展中的幾個問題,在教育過程中小學兒童積極情感的培養;意志及其特征,意志與認識、情感的關系,小學兒童意志發展的一般特點,小學兒童意志品質的發展;在生活和教育過程中培養小學兒童的堅強意志。
考核要求:
(1)識記:情感和意志的概念;
(2)理解:情感的功能;情感的種類;意志與認識、情感的關系;小學兒童意志發展的一般特點和意志品質的發展;小學兒童情感發展和情感發展中的幾個問題。
(3)應用: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小學兒童的積極情感和堅強意志。
6.小學兒童的品德
考試內容:
品德及其心理結構,小學兒童品德的發展,小學兒童品德發展中的幾個問題;小學兒童品德教育中的幾種心理學方法。
考核要求:
(1)識記:品德的概念;
(2)理解:品德的心理結構;小學兒童品德的發展;小學兒童品德發展中的幾個問題;
(3)應用:品德教育中的幾種心理學方法。
7.小學兒童的人際關系
考試內容:
人際關系,交往的結構,影響班級人際關系的社會心理因素;小學兒童人際關系發展的一般趨勢,小學兒童的擇友標準,小學兒童的擇友特點,小學兒童在班級中的地位對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如何調節小學兒童的班級人際關系。
考核要求:
(1)識記:人際關系的概念;
(2)理解:交往的結構;影響班級人際關系的社會心理因素;小學兒童人際關系發展的一般趨勢;小學兒童的擇友標準;小學兒童的擇友特點。
(3)應用:小學兒童在班級中的地位及其對心理發展的影響;小學兒童班級人際關系的調節。
8.個性及其傾向性
考試內容:
個性、個性的特性和結構;需要及其種類,小學兒童需要的發展、小學兒童需要的引導和培養;興趣及其種類、小學兒童興趣的發展、小學兒童興趣的引導和培養;小學兒童志向。
考核要求:
(1)識記:個性、需要、興趣的概念;需要、興趣的種類;
(2)理解:個性的特性和結構;小學兒童需要和興趣的特點;小學兒童的志向和價值觀;
(3)應用:引導和培養小學兒童的需要和興趣。
9.小學兒童的自我意識
考試內容:
自我意識、自我意識的心理成分和作用;小學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小學兒童自我評價的幾種表現;小學兒童自我評價發展的特點;提高小學兒童自我評價水平,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
考核要求:
(1)識記:自我意識的概念;
(2)理解:自我意識的心理成分和作用;小學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小學兒童自我評價的幾種表現;小學兒童自我評價發展的特點;
(3)應用:提高小學兒童自我評價水平,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
10.小學兒童的個性心理特征
考試內容:
能力的概念,能力的種類,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系;小學兒童能力的差異,小學兒童能力的培養;氣質,氣質類型及其表現,小學兒童的氣質類型與相應的教育措施;性格,氣質和性格的區別與聯系;小學兒童性格的發展;小學兒童良好性格的培養方法。
考核要求:
(1)識記:能力、氣質、性格的概念;能力的種類;
(2)理解:氣質和性格的區別與聯系;能力、知識、技能的關系;小學兒童能力的差異,小學兒童性格的發展;氣質類型及其表現;
(3)應用:小學兒童的能力及良好性格的培養方法;運用氣質類型的理論選擇相應的教育措施。
11.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
考試內容:
心理發展,年齡特征,兒童心理發展的特性、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及其在兒童心理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考核要求:
(1)識記:心理發展、年齡特征的概念;
(2)理解:兒童心理發展的特性;
(3)應用: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及其在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四、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答題方式:閉卷、筆試。
(二)考試時間60分鐘。
(三)全卷滿分100分。
五、題型示例
(一) 單項選擇題
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客觀事物能否引起人的情感體驗,其中介是
A.思維 B.需要 C.感知 D.個性.
參考答案:B
(二)應用題
1. 教師為了讓兒童了解空氣的存在,將一個空杯子倒壓入水槽中,接著讓杯子慢慢
傾斜,使學生看見氣泡從杯中冒出,學生便了解到杯子里本來充滿了空氣。
請用相關思維的特征分析兒童的這一認識過程。
參考答案:
(1)這一認識過程體現了思維的間接性和概括性特征。
(2)思維的間接性表現為人能借助于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理解和認識另一些沒有被直接感知或不可能被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間的關系及事物發展的進程。
兒童對空氣的認識無法直接感知,只能借鑒其它的途徑,教師就是借鑒空氣與水的關系,通過空氣穿過水的方式,以水和氣泡為媒介讓學生感知了空氣的存在,這種感知是通過間接的方式推知的,體現了思維的間接性。
(3)思維的概括性表現為思維反映的是一類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反映的是事物之間普遍的、必然的聯系。 學生認識到杯子里有空氣,實際上是對空氣與水、氣泡之間必然聯系的概括性反映。
心理學考試大綱
- 考試性質
《2010年湖北省中職專業技能考試理論知識考試心理學考試大綱》是以國家教育部規劃教材、中等師范學校教科書(試用本)《心理學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為主,并結合我省各類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特點和實際情況而制定的。
二、考試要求
心理學考試主要是測試考生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觀念及其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考查考生對小學生的心理現象、心理問題的分析、判斷能力;樹立科學的兒童觀與教育觀,初步具備培養小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能力。下面對識記、理解、應用三個能力層次在心理學考試中的表現和要求作具體說明:
識記:要求記住考試大綱和指定教材中規定的概念、原理、基本原則、基本結論等。
理解:要求初步掌握有關概念、原理、原則、結論的主要特征,正確理解概念、原理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鑒別不同情況下對這些概念、原理的不同表述,并能解釋有關概念和原理。
應用:能把學習過的知識應用于新情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能用一個原理說明一個實際問題,或用一個實際問題論證某一個原理、原則。
三、考試內容與考核要求
1.緒論
考試內容:
科學心理學誕生的標志;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及其常用研究方法;人腦的機能;科學心理學關于人的心理實質的基本認識;反射、條件反射的概念。
考核要求:
(1)識記:科學心理學誕生的標志,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2)理解:心理學、反射、條件反射的概念以及大腦的基本機能;科學心理學關于人的心理實質的基本認識;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2.小學兒童的注意、感覺、知覺
考試內容:
注意、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產生的條件、注意的分類;小學兒童注意有意性的發展特點、小學兒童注意品質的發展特點、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運用;感覺、感覺的特性、小學兒童感覺的發展特點;知覺、感覺與知覺的關系、知覺的特性、小學兒童知覺的發展特點;小學兒童觀察力的發展、小學兒童觀察力的培養。
考核要求:
(1)識記:注意、感覺、知覺的概念;
(2)理解:感覺與知覺的區別、感覺與知覺的特性以及注意的規律(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產生的條件);小學兒童注意和感知覺的發展特點;
(3)應用: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感知特性在生活和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小學兒童觀察力的培養。
3.小學兒童的記憶和想象
考試內容:
記憶及其種類、表象的特征與作用、記憶的基本過程、遺忘、遺忘規律、小學兒童識記的特點、小學兒童記憶力的培養;想象及其種類、小學兒童想象的發展特點、小學兒童想象力的培養。
考核要求:
(1)識記:記憶、想象的概念;記憶的種類;
(2)理解:表象的特征與作用,記憶的基本過程,遺忘及其規律;想象的種類;小學兒童識記的特點和想象發展特點;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的區別;
(3)應用:培養小學兒童的記憶力和想象力。
4.小學兒童的思維
考試內容:
思維概念,思維特性,思維的種類、思維的過程和思維的形式,創造性思維,思維的品質。小學兒童思維發展的一般趨勢,在教學中小學兒童思維能力的培養。
考核要求:
(1)識記:思維、概念及創造性思維的概念;思維的種類、思維的過程和思維的形式;思維的品質;
(2)理解:思維的特性,思維的品質;小學兒童思維發展的一般趨勢;
(3)應用:在生活和教學實踐中培養小學兒童的思維能力。
5.小學兒童的情感和意志
考試內容:情感及其功能,情感的種類,小學兒童情感發展的特點,小學兒童情感發展中的幾個問題,在教育過程中小學兒童積極情感的培養;意志及其特征,意志與認識、情感的關系,小學兒童意志發展的一般特點,小學兒童意志品質的發展;在生活和教育過程中培養小學兒童的堅強意志。
考核要求:
(1)識記:情感和意志的概念;
(2)理解:情感的功能;情感的種類;意志與認識、情感的關系;小學兒童意志發展的一般特點和意志品質的發展;小學兒童情感發展和情感發展中的幾個問題。
(3)應用: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小學兒童的積極情感和堅強意志。
6.小學兒童的品德
考試內容:
品德及其心理結構,小學兒童品德的發展,小學兒童品德發展中的幾個問題;小學兒童品德教育中的幾種心理學方法。
考核要求:
(1)識記:品德的概念;
(2)理解:品德的心理結構;小學兒童品德的發展;小學兒童品德發展中的幾個問題;
(3)應用:品德教育中的幾種心理學方法。
7.小學兒童的人際關系
考試內容:
人際關系,交往的結構,影響班級人際關系的社會心理因素;小學兒童人際關系發展的一般趨勢,小學兒童的擇友標準,小學兒童的擇友特點,小學兒童在班級中的地位對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如何調節小學兒童的班級人際關系。
考核要求:
(1)識記:人際關系的概念;
(2)理解:交往的結構;影響班級人際關系的社會心理因素;小學兒童人際關系發展的一般趨勢;小學兒童的擇友標準;小學兒童的擇友特點。
(3)應用:小學兒童在班級中的地位及其對心理發展的影響;小學兒童班級人際關系的調節。
8.個性及其傾向性
考試內容:
個性、個性的特性和結構;需要及其種類,小學兒童需要的發展、小學兒童需要的引導和培養;興趣及其種類、小學兒童興趣的發展、小學兒童興趣的引導和培養;小學兒童志向。
考核要求:
(1)識記:個性、需要、興趣的概念;需要、興趣的種類;
(2)理解:個性的特性和結構;小學兒童需要和興趣的特點;小學兒童的志向和價值觀;
(3)應用:引導和培養小學兒童的需要和興趣。
9.小學兒童的自我意識
考試內容:
自我意識、自我意識的心理成分和作用;小學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小學兒童自我評價的幾種表現;小學兒童自我評價發展的特點;提高小學兒童自我評價水平,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
考核要求:
(1)識記:自我意識的概念;
(2)理解:自我意識的心理成分和作用;小學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小學兒童自我評價的幾種表現;小學兒童自我評價發展的特點;
(3)應用:提高小學兒童自我評價水平,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
10.小學兒童的個性心理特征
考試內容:
能力的概念,能力的種類,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系;小學兒童能力的差異,小學兒童能力的培養;氣質,氣質類型及其表現,小學兒童的氣質類型與相應的教育措施;性格,氣質和性格的區別與聯系;小學兒童性格的發展;小學兒童良好性格的培養方法。
考核要求:
(1)識記:能力、氣質、性格的概念;能力的種類;
(2)理解:氣質和性格的區別與聯系;能力、知識、技能的關系;小學兒童能力的差異,小學兒童性格的發展;氣質類型及其表現;
(3)應用:小學兒童的能力及良好性格的培養方法;運用氣質類型的理論選擇相應的教育措施。
11.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
考試內容:
心理發展,年齡特征,兒童心理發展的特性、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及其在兒童心理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考核要求:
(1)識記:心理發展、年齡特征的概念;
(2)理解:兒童心理發展的特性;
(3)應用: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及其在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四、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答題方式:閉卷、筆試。
(二)考試時間60分鐘。
(三)全卷滿分100分。
題 型 | 小題分 | 題量 | 分值 |
單項選擇題 | 2 | 20 | 40 |
應用題 | 15 | 4 | 60 |
合 計 | 24 | 100 |
五、題型示例
(一) 單項選擇題
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客觀事物能否引起人的情感體驗,其中介是
A.思維 B.需要 C.感知 D.個性.
參考答案:B
(二)應用題
1. 教師為了讓兒童了解空氣的存在,將一個空杯子倒壓入水槽中,接著讓杯子慢慢
傾斜,使學生看見氣泡從杯中冒出,學生便了解到杯子里本來充滿了空氣。
請用相關思維的特征分析兒童的這一認識過程。
參考答案:
(1)這一認識過程體現了思維的間接性和概括性特征。
(2)思維的間接性表現為人能借助于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理解和認識另一些沒有被直接感知或不可能被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間的關系及事物發展的進程。
兒童對空氣的認識無法直接感知,只能借鑒其它的途徑,教師就是借鑒空氣與水的關系,通過空氣穿過水的方式,以水和氣泡為媒介讓學生感知了空氣的存在,這種感知是通過間接的方式推知的,體現了思維的間接性。
(3)思維的概括性表現為思維反映的是一類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反映的是事物之間普遍的、必然的聯系。 學生認識到杯子里有空氣,實際上是對空氣與水、氣泡之間必然聯系的概括性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