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免费看-一区二区免费-一区二区蜜桃-一区二区美女视频-久久免费看-久久免费久久

北京市信息管理學校2020年招生簡章

發布時間:2019-12-25 進入北京市信息管理學校招生網

北京市信息管理學校2020年招生簡章暫未公布,可以參考2019年招生簡章,想了解最新資訊關注我們!

6f9103c4-ca89-483b-afb2-bd3138233d4e.jpg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學校名稱為北京市信息管理學校(英文譯名為Beij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chool,英文縮略名為BIMS),主辦方為北京市海淀區教育委員會

第二條 學校徽標(右圖所示)由學校中文名稱、

英文譯名、英文縮略名及藍桔色圖案組合而成。

第三條 學校法定注冊地址為北京市海淀區彩和坊路甲10號,主要包括中關村校區(法定注冊地址)、清河校區(北京市海淀區龍崗路臨30號)、花園路校區(北京市海淀區北土城西路169號)、薊門橋校區(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西路4號)、西苑校區(北京市海淀區西苑操場甲3號)、翠微校區(北京市海淀區)。

第四條 學校為公益Ⅰ類事業單位,為實施中等職業教育的全日制公辦教育機構,具有法人資格,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第五條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首都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養“崇德、尚技、敬業、樂群”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第二章 學校管理體制

第六條 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是學校的法定代表人,對上級教育部門承擔管理學校的責任,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工作全面負責、統一領導;黨委是黨在學校的戰斗堡壘,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教職工代表大會是教職工依法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基本形式。三者有機結合,三位一體,構成學校內部基本管理體制。

第七條 學校行政工作實行校長統一領導、副校長分工負責、職能部門組織實施的工作機制。校長是學校行政負責人,其職責為:

(一)負責組織制定學校章程和發展規劃,提出學校改革發展的階段目標和措施,并組織實施。

(二)負責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素質,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四)貫徹勤儉辦學原則,認真執行財務規章制度,嚴格財務管理,合理編制預算;加強校產管理,搞好校園環境建設;關心學生和教職工生活,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和教職工待遇;確保校園安全與穩定。

(五)支持學校工會、共青團、學生會等群眾組織依照法律和章程自主開展活動,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條件和經費保障,發揮他們在學校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六)加強學校和社會、家長的聯系,促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協調開展,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第八條 學校重大問題的議事決策機構是校務委員會(以下簡稱校務會),其成員為校長、黨委書記、副校長、副書記、工會主席等;其議事形式為校務會會議,采用集體議事,體現集體意志,并形成會議決定。校長主持校務會,校長因故不能主持,應委托黨委書記主持。

學校重大問題的范圍為:

(一)制定、修改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制定學校整體發展規劃、年度和學期工作計劃,研究、制定重大改革措施。

(二)校內機構設置,副校級和中層干部人事安排。

(三)制定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方案,教師培訓和職稱評定,教職工的考核獎懲和收益分配,教育交流方案。

(四)制定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實施方案。

(五)重大基建項目、設施設備購置、校園修繕、消防安防項目、信息化建設項目等10萬元以上大額經費項目的安排與使用,年度經費的預算、預算調整和決算的安排,重要合同的簽署,固定資產的報廢等。

(六)涉及學校師生員工人身安全、社會和家庭穩定的重要事項。

(七)貫徹執行上級黨組織和教育行政部門有關決議、決定和重要工作部署。

(八)其他重大問題。

第九條 黨委是黨在學校中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全面負責學校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廉潔和制度建設,把握學校發展方向,參與決定重大問題并監督實施,支持和保證校長依法行使職權,領導學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各方合法權益,推動學校健康發展。

黨委政治核心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全面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引導監督學校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推進依法治校,促進規范管理,確保正確辦學方向。

(二)參與討論決定學校發展規劃、重要改革、財務預決算和教學科研、招生錄取、基本建設等方面的重大事項,以及涉及師生員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問題,保障監督其實施,推動學校各項任務落實。

(三)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在選人用人中發揮主導作用,負責學校內設機構負責人的教育培養和選拔任用,協助上級黨組織做好學校領導人員的教育管理監督等工作。

(四)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參與討論決定學校人才工作政策措施,會同有關方面做好各類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管理、服務和獎懲工作,對教職工聘用考評、職稱評審等提出意見。

(五)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強師德建設,加強學校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形成良好校風教風學風。

(六)加強黨組織自身建設,完善學校黨組織設置和工作機制,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強化黨內監督,做好發展黨員和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工作。

(七)領導學校黨的紀律檢查工作,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對違紀違法問題的預防、監督和查處,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政治生態。

(八)領導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和教職工代表大會,做好統一戰線工作。

第十條 教職工代表大會(以下簡稱教代會)是教職工行使當家作主的民主管理權利的機構,是促進學校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重要渠道,是實行校務公開的主要載體。教代會接受黨委的領導,尊重和支持校長依法行使職權,教代會的工作機構為學校工會委員會。教代會的意見和建議,以會議決議的方式做出。

教代會的職權是:

(一)聽取學校章程草案的制定和修訂情況報告,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

(二)聽取學校發展規劃、教職工隊伍建設、教育教學改革、校園建設以及其他重大改革和重大問題解決方案的報告,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聽取學校年度工作報告以及其他專項工作報告,提出意見和建議。

(四)討論通過學校提出的與教職工利益直接相關的福利、校內分配實施方案以及相應的教職工聘任、考核、獎懲辦法。

(五)審議學校上一屆(次)教代會提案的辦理情況報告。

(六)按照有關工作規定和安排評議學校領導干部。

(七)通過多種方式對學校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監督學校章程、規章制度和決策的落實,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

(八)討論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以及學校與學校工會商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一條 根據上級有關規定和工作發展需要,本著精簡、統一、規范、合理、優化、高效的原則,設置黨委辦公室、團委、工會、教育處、教學處、課程中心、教科室、督導室、改發辦、行政辦公室(保衛處)、總務處、招生就業辦公室、網絡與信息中心、培訓部等黨政職能部門并明確職責;依據核定的中層干部職數,根據干部管理權限,嚴格按照程序任免中層干部。

學校設立信息技術系、媒體藝術系、數碼技術系、現代服務系、財經商貿系、學前教育系、藝術系等專業系。系主任全面負責專業系管理工作,主要負責制定專業系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組織實施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及專業系教學、科研活動;系副主任協助系主任工作,主要負責專業系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

學校設立高(職)考年級組。年級組長(牽頭人)負責參加高等(職業)學校自主招生、統一招生學生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

第十二條 依法設立工會、共青團、學生會等群眾組織。工會、共青團、學生會等群眾組織在學校黨委領導下按照各自章程自主開展活動,參與學校民主管理。

第十三條 建立校區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成員依據公正公平公開原則、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在自愿基礎上、經過推薦選舉產生。

家長委員會在學校的指導下履行以下職責:

(一)參與學校管理。對學校工作計劃和重要決策,特別是事關學生和家長切身利益的事項提出意見和建議;對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予以支持,積極配合;對學校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監督,幫助學校改進工作。

(二)參與教育工作。發揮家長的專業優勢,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提供支持;發揮家長的資源優勢,為學生開展校外活動提供教育資源和志愿服務;發揮家長自我教育的優勢,交流宣傳正確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

(三)溝通學校與家庭。向家長通報學校近期的重要工作和準備采取的重要舉措,聽取并轉達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向學校及時反映家長的意愿,聽取并轉達學校對家長的希望和要求,促進學校和家庭的相互理解。

第十四條 設立初級專業技術職務考評小組(簡稱初評組)。初評組的職責是貫徹執行有關職稱制度改革、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的規定,制定職稱評聘工作方案,考評確定二級、三級教師人選,考評確定高級、一級教師推薦人選;根據有關規定,考評確定區級、市級帶頭人、骨干教師推薦人選,考評確定市級職業教育創新團隊、名師、專業帶頭人、青年骨干教師推薦人選,考評確定市級特級教師推薦人選;根據有關要求,考核特級教師、帶頭人、骨干教師履職情況。

第十五條 設立考核工作委員會(簡稱考核委)。考核委成員由學校干部、人事干部、紀檢委員、教職工代表(包括一定數量專業技術人員代表)組成。考評委的職責是制定學年度(聘期)考核實施方案,組織、指導學年度(聘期)考核工作,審核部門領導對被考核人寫的考核評語和提出的考核等次意見,受理有關人員對考核結果不服的復核申請;組織、實施崗位聘用、晉級工作。

第三章 教職工管理

第十六條 學校教職工根據崗位類別分為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工勤人員;根據編制情況分為在編人員、外聘人員、返聘人員。學校按照人事管理規定,與在編人員簽訂聘用合同,與外聘人員簽訂勞動合同,與返聘人員簽訂勞務合同。學校教職工依據國家和學校的規定,享受相應權利和福利待遇,履行相應義務。

第十七條 對在編在崗教職工實行崗位聘用辦法。按照專業技術崗位、管理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設置情況,根據教職工通用條件、基本條件、其他條件(積分情況),確定相應崗位級別并每年進行調整。

第十八條 對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專技職務評聘辦法。按照專技職務指標情況,根據專技人員基本條件、標準條件(積分情況),考評確定初級專技職務人選和高級、中級專技職務推薦人選。

第十九條 積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遵循“專任教師與兼職教師相結合、整體發展與重點培養相結合、引導激勵與規范制約相結合”原則,搭建豐富發展平臺,提供必要條件和保障,開展有效校本培訓,加強教師專業技能、實踐教學、信息技術應用和教學研究能力提升培訓,促進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外聘教師不斷進步,打造更多職教名師;積極支持教師到企業實踐,提高雙師型專業課教師比例;繼續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提升班主任教師育人能力和水平;努力建立一支數量適中、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

第二十條 建立年度(聘期)績效考核制度。堅持客觀、公正、準確的原則,對在編在崗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工勤人員的職業道德、工作表現和工作績效進行年度(聘期)考核,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資格認定、崗位聘任、職務晉升、工資晉升、培養培訓、表彰獎勵的依據。

第二十一條 完善績效工資方案和獎懲制度。教職工根據工作崗位和工作量,按照“多勞多得、優勞優得、兼顧公平”原則,獲得相應工資待遇;業績優秀、貢獻突出的教職工可以獲得榮譽稱號、教育教學、教育研究、特殊貢獻獎勵;對違反法律法規、職業道德和學校規定的教職工,依法依規進行相應處理。

第二十二條 關心教職工切身利益。依法建立健全教職工權利保護和救濟機制,保障教職工合法權益。

第四章 教學與科研管理

第二十三條 規范教學管理工作。完善教學管理部門及職責,制定教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學管理運行機制,實現教學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強化教學過程管理,構建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

第二十四條 提升專業建設水平。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力市場需求,按照教育行政部門有關要求,動態調整學校專業設置,建設適應需求、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專業群;與企業行業緊密合作,共同建立專業建設委員會,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完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專業教育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積極創造條件、提供保障,支持專業持續轉型升級,積極打造一流、示范專業,帶動專業建設水平整體提升。

第二十五條 完善課程教材建設。加強課程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設置的公共基礎課和專業課,不斷完善拓展課設置;完善(中高職銜接)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及時更新專業課程內容;積極推進課程標準建設和課程資源建設,深入開展課程改革;嚴格教材管理,優先選用國家規劃教材,完善教材開發、遴選、更新和評價機制,加強對教材建設的指導和管理。

第二十六條 促進教學方法改革。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積極實施項目教學、任務教學、案例教學、混合式教學、角色扮演等職教特色教學方法,倡導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堅持學中做、做中學,注重職業體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第二十七條 有效開展實踐教學。加強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加強公共基礎課和專業課實踐性教學環節管理,積極推行認識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多種實習形式,做好學生實習責任保險工作,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加大對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支持和保障力度,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

第二十八條 積極推行雙證制度。專業課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相結合,突出職業技能訓練,積極開展技能競賽活動,支持組織學生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和職業資格考試,加強學生雙證管理,不斷提升獲取雙證學生的比例。

第二十九條 強化教研科研管理。完善教科研部門職責,強化教研科研指導與服務功能,針對教育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的熱點、難點問題,強化與企業、行業合作,深入開展教研科研活動,強化教研科研管理,凝煉教育教學成果;積極組織教研科研培訓與交流活動,提升教師教研科研能力,促進教育教學成果推廣應用

第五章 德育管理

第三十條 突出德育為先地位。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時代性和吸引力,切實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第三十一條 加強德育組織管理。完善德育工作管理體制,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育人責任,形成教育處和專業系雙線管理、班主任和其他教師協同育人局面,發揮團組織和團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使德育工作落實到教育、教學、管理的各個環節。

第三十二條 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按要求開足德育課程,發揮德育課在德育工作中主渠道作用,緊密聯系實際,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做到知識學習、情感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其他課程教學和實習實訓環節要結合課程特點,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有機滲透德育內容,強化職業道德、心理健康、法治、安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精神等教育工作。

第三十三條 做好常規養成教育。貫徹執行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范,規范班級常規評比和表彰辦法,重視發揮學生干部作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行為規范、文明禮儀,做到對己講儀表、對人講禮儀、校內講紀律、社會講公德,樹立健康向上的整體形象。

第三十四條 提升德育活動層次。科學規劃、合理安排德育活動,結合開學及畢業典禮、升旗儀式、成人儀式、入黨入團儀式以及民族傳統節日、重要節慶日、紀念日等,開展禮節禮儀教育,開展特色鮮明的主題教育活動;從形式上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體現專業特點,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活動開展上做到預案健全、過程規范、內涵豐富、效果突出。廣泛開展各類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建立完善志愿服務長效工作機制和活動運行機制。加強學生社團建設,指導、支持社團開展各種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第三十五條 重視校園文化育人。凝練辦學理念和學校精神,建設特色校園文化,形成優良校風、教風和學風。結合技能競賽、創新創業創意競賽、文明風采競賽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推進優秀企業文化進校園,通過宣傳學習行業勞動模范、學校優秀畢業生事跡等,培養學生職業興趣和職業精神,增強就業創業信心。培育和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加強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建設與管理,優化校園網絡環境,加強正面信息的網絡傳播,發揮網絡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作用。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網絡道德,幫助學生文明上網、依法上網。

第三十六條 形成協同育人機制。密切與家長聯系,指導和改進家庭教育,開好家長會,使家長更好了解學校教育內容、更多感受學生成長、更加支持學校工作;完善學校與社會協作機制,發動、協調社會力量支持和參與德育工作,建立完善學校與社會相互協作的社會教育網絡。

    第三十七條  完善學生綜合評價。完善中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突出多元評價、過程評價,體現信息化特點,形成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表彰優秀學生,樹立學生典型,發揮評價對學生成長成才的積極引導作用

第六章 學生管理

第三十八條 嚴格學生學籍管理。凡依法依規被錄取或轉入,具有正式學籍的受教育者,為學校學生。學校嚴格學籍管理,依規做好學生入學注冊、課堂教學、成績考核、實習實訓、考勤與紀律、獎勵與處分、學籍變動以及畢業、結業等各項管理工作。

第三十九條 保護學生合法權益。學生依法享有各項權利,依法履行相應義務。學校依法保護學生合法權益,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支持學生合法合規組建學生組織、學生社團,支持和保障學生參加志愿服務、社會實踐、民主管理活動。

第四十條 完善學生管理服務。做好學生日常行為管理,加強學生學習管理,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加強職業指導,做好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為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特殊困難的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

第四十一條 建立學生獎懲制度。對取得突出成績和為學校爭得榮譽的學生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違法、違規、違紀學生依法依規給予批評教育和相應紀律處分。

第七章 經費、資產與后勤管理

第四十二條 完善校園建設管理。做好校園功能分區,加強校園建設和管理,創設整潔、文明、優美、和諧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滿足發展要求,體現職教特色。

第四十三條 加強經費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完善財務人員職責,做好規范收費和財務公開工作,強化預算決算管理,建立健全會計賬簿,規范內部控制和審計制度,完善監督機制,防范財務風險。

第四十四條 規范獎助學金管理。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加強和規范對獎學金、助學金和減免學費資金管理,健全資助體系和監管機制。

第四十五條 完善資產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做好資產登記、使用、維護、折舊和報廢等資產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設施設備采購、管理和使用制度,合理配置資產,提高資產使用效益。

第四十六條 提升后勤服務水平。完善后勤管理和服務工作,積極創新服務機制,促進后勤服務社會化,做好膳食、保潔、物業等后勤保障工作,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益,為學生和教職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提供保障。

第八章 安全管理

第四十七條 完善安全管理體系。制定安全預防、安全管理、應急處理等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全員安全責任制,不斷提高人防、物防、技防水平。設立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安全管理人員,全面開展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十八條 切實消除安全隱患。保證校內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教學設備、土地、道路、綠化設施、交通工具等學校設施設備符合安全標準,定期檢查,消除安全隱患。

第四十九條 加強安全教育演練。加強學生的法制、安全、衛生防疫等教育,開展逃生避險、救護演練、消防演練等活動,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安全意識、衛生意識。

第五十條 創建平安和諧校園。營造校園安全氛圍,保持學校正常秩序,保障校內外活動中學生和教職工的安全,積極消除學校不穩定因素,建立校園安全聯防制度和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學校周邊環境治理,積極創建平安和諧校園。

第九章 社會服務與合作交流

第五十一條 深化產教融合工作。深化學校綜合改革,面向產業和區域發展需求,推動學科專業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促進校企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社會實踐基地,積極開展生產性實習實訓,加強產教融合師資隊伍建設,推進產教協同育人,培育工匠精神,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

第五十二條 拓展社會服務功能。推進培訓課程建設,形成培訓課程體系,加強社會培訓管理,提升培訓供給能力。積極發揮在有關學會協會中的獨特作用,為職業教育的發展貢獻力量。深入整合、挖掘學校與合作單位的資源,不斷拓展社會服務形式和內容,更好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第五十三條 共建職業教育集團。積極參與共建職業教育集團工作,切實發揮學校資源優勢,為集團建設出謀出力。推進與其他職業院校的深入合作,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借助職業教育集團的資源,推進學校在人才需求調查、專業設置、課程開發、教師培訓、兼職教師選聘、實訓基地建設、技能大賽組織、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工作。

第五十四條 促進國際交流合作。規范外教聘請與管理工作,更好發揮外教的作用。支持教師境外進修,考取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學習先進經驗,展示學校辦學成效,更好發展學校。規范、深化、拓展國際合作項目,將合作成果融入學科專業建設中,推進學校國際化進程,提升教師與學生的國際素養

第十章 附 則

第五十五條 學校章程的制定和修改經校務會審議,由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并報海淀區教育委員會備案。

第五十六條 學校章程是學校的基本規范,校內其他規章制度不得與本章程相抵觸。

第五十七條 本章程由校務會負責解釋。

第五十八條 本章程自2018年1月25日發布之日起施行,并向社會公開。

?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生死相随| 女村长| 洛可希佛帝的电影| 经伟| 八月照相馆| 王牌御史| 黄色免费视频| 滑胎最凶的食物孕早期| 肖雨雨| 花非花电视剧演员表| 67pp| 女人打屁股针视频| 黑龙江省地图高清全图| 露底| 詹姆斯怀特| 欧美吻戏视频| 望夫崖| cctv5+体育台节目表|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2024题库及答案| 嫩草在线视频| 晕车喝什么饮料能缓解| 楼下的房客到底讲的什么| 妻不可欺短剧结局| 大唐诡事录之西行免费观看| 40集电视剧陈一龙| 陶飞霏| 二年级aab词语| 诗歌繁星| 特殊的精油按摩1| 茶馆剧本完整版| 电影继父| 三浦亚沙妃| 怒放的生命简谱| 姐妹头像| 保姆欲望| 速度与激情18| 抖音下截| 安多卫视直播在线观看| xxxxxxxxxxxxx| 圣洁四人行| 飞天少女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