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見
發布時間:2018-03-20 10:32文章來源:華中藝術學校編輯:技能高考網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見
各單位:
為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精神現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職業精神培育為重點,進一步健全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制機制,創新方法手段,形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態,培養職業精神和職業技能高度融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2.基本原則
方向性和時代性相結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導向,緊密結合社會需要和時代要求,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改革,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管理、服務相結合。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學、管理、服務全過程,形成齊抓共管、全員育人的格局。
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堅持思想政治教育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更要解決學生實際問題,增強教育實效。
繼承傳統與改革創新相結合。繼承學校優良傳統,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新辦法,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二、主要任務
3.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學生頭腦,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與制度自信,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4.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開展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中國革命傳統教育,加強中共黨史、軍史和國情教育,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使學生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5.加強意識形態教育。掌握學生思想動態,把握意識形態教育主動權。深入開展崇尚科學和反“法輪功”等邪教的教育,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持開展反西化、反自由化教育,鞏固馬克思主義在大學生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6.加強道德品行教育。強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加強日常行為規范、文明禮儀培養,倡導知行合一,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作風、行為習慣和文明素養;開展法制教育,使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7.加強職業精神培養。把培養職業精神和提高職業技能高度融合,構建常態化、長效化的職業精神培育機制。培養學生崇尚勞動、敬業守信、創新務實精神,增強學生安全意識、質量意識、紀律意識、保密意識,培養學生“學習航空、熱愛航空、奉獻航空”職業理想,“三敬”航修精神和“零無”職業素養。
8.加強航校精神培育。將學校理念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積極踐行“四個始終”,深入開展“強軍夢”、“航空職教夢”主題教育,弘揚勤勉敬業、團結奮進的航校精神,培養“有植根于內心的修養,有無需提醒的自覺,有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有為別人著想的善良”的四有航校人。
三、進一步健全體制機制
9.完善體制機制。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同服務的育人體制和機制。大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校園、進宿舍、進網絡、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充分發揮“文化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作用,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10.加強合作育人。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機制,有效發揮行業、企業在大學生職業精神培養中的作用。建立學校與學生家庭聯系制度,及時溝通情況,解決問題,形成育人合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四、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
11.深化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職業精神的培育為重點,以實踐教育為導向,以序列化實踐項目實施為紐帶,突出實踐性,注重體驗性,增強探索性,緊密聯系航空產業發展和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深化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把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把理論武裝與實踐育人結合起來,切實優化課程結構,整合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努力實現從“知識教育”向“知行合一”的行動教學轉變,從根本上改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學習生態,最終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德育課程。
12.發揮各類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所有教師都應在課堂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所有課程都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都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所有教師都有思想政治教育職責,都應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門課程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和實踐技能時,同步提升政治覺悟、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實現各類課堂思政教育功能。
13.深化實踐育人。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理論學習、創新思維與社會實踐相統一,加強與行業企業、社區、教育基地合作,建立一批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拓展第二課堂實踐活動,組織大學生開展志愿服務、社會公益、社會調查、生產勞動、科技創新等活動,抓住重大活動、重大事件、重要節慶日等契機和暑假、寒假時期,圍繞一個主題、集中一個時段,廣泛開展特色鮮明的主題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增強社會責任感。
五、加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
14.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教育和引導教職員工樹立職業理想,提升職業道德,強化職業責任,優化職業作風,嚴守職業紀律,提高職業技能,自覺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完善師德師風考評辦法,規范教職員工育人行為,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引導廣大教職員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15.建設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團隊。加強對黨政干部、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心理健康教師、兼職專業指導教師的培養與管理,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團隊建設,創建省級輔導員名師工作室,培育省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名師和省級輔導員年度人物,形成大師名師引領,骨干教師支撐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團隊。
六、有效發揮文化育人作用
16.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課程和教材,在相關課程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開展經典誦讀、中華禮儀、傳統技藝等文化活動,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家國情懷、社會關愛和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培養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養。
17. 加強學院文化宣貫和傳播。文化是大學的靈魂,根據學院發展歷史、成就和經驗,提煉升華學院理念文化。加強理念文化的學習宣貫,開展主題教育并形成特色品牌,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利用學院航空資源及校園特色文化資源優勢,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舉辦公益活動,傳承航空精神,傳播航空文化,服務青少年人才培養和地方精神文明建設,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示范作用和輻射效應。
18.加強校園環境建設。按照人文與生態、高雅與實用、精致與恢弘相統一的建設理念,將軍隊文化、航空文化、湖湘文化、企業文化元素有機融合,進一步推進校園環境提質改造,建設格調高雅、精美別致的校園環境,實現山水園林路實用、審美、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七、發揮服務育人重要作用
19.強化服務育人理念。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宗旨,轉變管理理念,強化服務意識,端正服務態度,理順工作職能,轉變工作作風。關注學生切身利益,為學生做好事,解難事,辦實事,落實首問責任制,促進學生教育管理由行政管理型向服務引導型轉變,由被動保障型向主動服務型轉變。
20.提升服務育人能力。以服務學生為根本,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學生管理服務部門要重視學習型組織創建,不斷創新服務方法和手段;從事學生管理服務的人員要自覺加強學習,努力提升服務本領;加強信息化建設,打造網絡服務平臺;建設陽光服務大廳、創業孵化基地、學生活動中心,提高人本化、專業化、信息化服務水平。
八、充分發揮黨團組織的重要作用
21.發揮黨團組織作用。嚴格黨員發展程序,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把優秀大學生吸納到黨的隊伍中來。加強對學生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充分發揮學生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教育、團結和聯系青年學生的優勢,竭誠為青年學生成長成才服務,加強對學生會組織指導,切實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保持和增強群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
22.發揮班級、社團組織作用。加強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班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嚴格主題班會和班團干部例會制度,加強學生骨干的教育管理,組織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發揮班集體團結學生、組織學生、教育學生的職能。培育和發展積極向上的學生社團,支持開展社團活動,發揮學生社團對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個性修養和人際關系的積極作用。
九、持續加強日常教育管理
23.嚴格準軍事化管理。完善學生準軍事化管理制度,豐富準軍事化管理內涵,拓展軍事化教育、訓練的形式和手段。加強學生儀容風紀教育,嚴格要求,嚴格管理,使紀律制度化,制度行為化,行為習慣化,習慣素養化。突出抓好士官生“姓軍、為軍”教育,嚴格實施軍事化管理,打造士官生教育樣板。
24.穩步推行6S管理。持續推進基于6S實踐教學現場星級評價建設,逐步推行辦公場所、教學場所的6S管理,不斷改善學生住宿條件,分步實施學生公寓(宿舍)6S管理,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職業素養。
25.進一步加強安全教育。以培養學生安全素養為目標,抓好經常性安全教育,加強學生的政治安全、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等教育。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對重點人員加強幫扶與管控。繼續推進“平安高校”建設,嚴格執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人員安全監控,嚴防重大刑事案件、重大責任事故、重大群體性事件和政治事件發生。
十、加強網絡陣地建設
26.搶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加快校園信息化建設,改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師生網絡文明素養,營造文明守法網絡空間,使網絡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加強網絡建設、網絡監管、網絡評論三支隊伍建設,構建網絡工作體系,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豐富教育內容和形式,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吸引人、影響人、教育人。
聯系報名
聯系我們:027-87770535 (8:30-17:30) QQ咨詢:3447548868 83083167 鄧老師
報名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
學校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風景區魯磨路大李村276號(武漢植物園斜對面(學校北門)<0
相關資訊
免責聲明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