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綜合考點大通關(guān)參考答案
湖北省普通高校招收中職畢業(yè)生統(tǒng)一技能考試輔導叢書
湖北省技能高考文化課
文化綜合考點大通關(guān)
(2018年8月修訂版)
參考答案
(南京出版社)
文化綜合考點大通關(guān) 參考答案
語文部分
一、漢字字音、字形
第一節(jié) 字 音
【知識點精練】
1. D[A項,哺育(bǔ);B項,生肖(xiào);C項,退避三舍(shè)]
2. B[A項,皈依(guī);C項,原形畢露(lù);D項,逮捕 (dài)、便宜從事 (biàn)]
3. C[A項,抹布(mā)、標識(zhì);B項,拙劣(zhuō)、應運而生(yìng);D項,內(nèi)疚(jiù)、便箋(jiān)]
4. D[A項,鳥瞰(kàn);B項,功虧一簣(kuì);C項,裨益(bì)、勝券在握(quàn)]
5. C[A項,遒勁(jìng);B項,悄然(qiǎo);D項,中肯(zhòng)、愜意(qiè)]
6. A[B項,劊子手(guì);C項,胴體(dòng);D項,砧板(zhēn)]
7. C[A項,禪讓(shàn);B項,粗糙(cāo);D項,偌大(ruò)]
8. B[諍言(zhèng)]
9. A[B項,剎那(chà);C項,嗔目(chēn);D項,間隔(jiàn)]
10. B[A項,屏氣凝神(bǐng);C項,自出機杼(zhù);D項,殷紅(yān)]
11. D[A項,令人咋舌(zé);B項,木匣(xiá);C項,水聲淙淙(cóng)]
12. A[B項,旋風(xuàn);C項,分道揚鑣(biāo);D項,翩躚(xiān)]
13. C[A項,hái/hé/ ké/hé/gāi;B項,xiá/jiá/xiá/xiá/ji??;C項,jiǎo/xiāo/ráo/yáo/náo;D項jīng/jīng/
qīng/jìng/qíng]
14. B[B項都讀qiè;A項,liàng/liàng/liáng/liàng;C項,kuàng/kuāng/kuàng/kuàng;D項shǔ/shǔ/
shù/shǔ]
15. B[B項都讀liáo;A項,gū/gū/gǔ/gū/gū ;C項,qiān/jiān/qiān/qiān/qiān; D項,jí/jí/jiè/jí/jí]
16. A[A項,diàn/zhān/tiē/niān;B項,fǔ/bǔ/fǔ/bǔ;C項,pí/pī/bǐ/pí;D項,chù/zhuō/chù/duō]
17. C[C項都讀dú;A項,qǐ/yǐ/qí/qí;B項,qiān/xiān/qiān/xiān;D項, chuāng/chuāng/chuàng/
cāng]
18. C[C項都讀yù;A項,bì/pì/bì/bì/bì;B項,huàn/huàn/ guàn/huàn/huàn;D項,zhì/chì/zhì/
zhì/zhì]
19. B[B項都讀jī;A項,jué/jué/jué/jiáo;C項,lì/nǐ/lì/lì;D項,zhì/zhì/chì/zhì]
20. C[A項,shā/shà、piāo/piǎo、lǚ/lǚ;B項,bó/bù、chuǎn/chuǎi、jìng/jīng;C項,xǐng/ xǐng、 chóu/ chóu、cuì/ cuì;D項,cháo/zhāo、jìng/jìng、è/è]
第二節(jié) 字 形
1. A(B項,各行其是;C項,淋漓盡致;D項,要言不煩)
2. D(A項,仗義執(zhí)言;B項,黔驢技窮;C項,加官晉爵)
3. A(B項,提綱;C項,金榜題名;D項,委曲求全)
4. C(A項,恰如其分;B項,買櫝還珠;D項,嬌生慣養(yǎng))
5. C(A項,墨守成規(guī);B項,虎視眈眈;D項,民怨沸騰)
6. C(A項,并行不悖;B項,貽笑大方;D項,眾口鑠金)
7. B(A項,直截了當;B項,平心而論、長年累月;C項,甘拜下風;D項,歪門邪道)
8. C(A項,紛至沓來;B項,入不敷出;C項,一籌莫展、如雷貫耳;D項,法不徇情)
9. A(B項,一張一弛;C項,貪贓枉法;D項,恣行無忌)
10. D(D項,神志不清、函授教育)
11. D(D項,匪夷所思、懸梁刺股)
12. D(D項,奴顏婢膝、名門望族)
13. A(A項,舉止安詳、毛骨悚然)
14. C(A項,通貨膨脹;B項,虛無縹緲;D項,截長補短)
15. A(A項,諱莫如深、毀家紓難)
16. B(A項,汗流浹背;C項,耳提面命;D項,一脈相承)
17. C(C項,渡過難關(guān)、蟬聯(lián)冠軍)
18. B(B項,脾氣暴躁、關(guān)懷備至)
19. C(C項,誤入陷阱、川流不息)
20. B(A項,罄竹難書;C項,和盤托出;D項,模范事跡、緘默不語)
二、詞 語
【知識點精練】
實詞部分
1. A(“置疑”常和“毋庸”連用,意為“無須懷疑”,常用于否定意思的表達中。質(zhì)疑:提出問題。興味:興趣,常和“索然”連用,表示“沒有了興趣”。趣味: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否則:連詞,意為“如果不這樣”。反之:緊承上文,指與上文所述情況相反的概括語)
2. D(安置:指人或物有著落,在適當?shù)奈恢茫嘤糜谔幚砣耸鹿ぷ鞯幕顒?;安頓:一般的安排處理,安排妥當。監(jiān)察:指監(jiān)督各級國家機關(guān)和機關(guān)工作人員的工作并檢舉違法失職的機關(guān)或工作人員;檢察:指審查被檢舉的犯罪事實。前者偏重于監(jiān)督、檢舉,后者偏重于審查。開創(chuàng):指開始建立,創(chuàng)建;開拓:指開辟、擴展)
3. B[畢竟:副詞,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結(jié)論,相當于“終究、到底”;究竟:副詞,用在問句里,表示追究。沿用:繼續(xù)使用(過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采用:認為合適而使用。鑒別:辨別(真假好壞);鑒賞:鑒定和欣賞(藝術(shù)品、文物等)]
4. B[工效:工作效率;功效:功能、效果、作用。此處應用“工效”。準備:預先安排或籌劃,多指一般行動;籌備:為進行工作、舉辦事業(yè)或成立機構(gòu)等事先籌劃準備,多指重大的事情。根據(jù)語境,此處應用“籌備”。泄漏:(液體、氣體)漏出;泄露:不應該讓人知道的事情讓人知道了。此句指氣體漏出,應用“泄漏”]
5. B(生產(chǎn):動詞,人們使用工具創(chuàng)造各種生產(chǎn)資料和生活資料;出產(chǎn):動詞,天然生產(chǎn)或人工生產(chǎn),又作名詞,出產(chǎn)的物品。消費:動詞,為了生產(chǎn)或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質(zhì)財富;引領(lǐng):動詞,引導、帶領(lǐng))
6. A[瀕臨:緊接、臨近;毗鄰:(地方)毗連?!笆桦x”比“疏遠”程度更甚,與后面的“孤單”相照應。權(quán)限:職權(quán)范圍;權(quán)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權(quán)力和享受的利益,根據(jù)語境和搭配,應選“權(quán)限”。鑒于:表示看到,考慮到;出于:表示來源于或從某種立場態(tài)度出發(fā)]
7. A[流逝:時間悄悄逝去;流瀉:光線、液體迅速流出、射出。貫注:(精神、精力)集中;灌注:澆進,注入。時效:時間短,效率高;實效:實際的效果]
8. C[忽視:不注意,不重視;忽略:沒有注意到。寧靜:(環(huán)境、心情)安靜;安寧:(心情)安定。暗藏:隱藏,隱蔽;隱藏:藏起來不讓發(fā)現(xiàn)]
9. A[隱晦:(意思)不明顯;隱諱:有所顧忌而隱瞞不說。淡泊:不追求名利;淡?。海ㄔ旗F等)密度小,(味道)不濃,(感情、興趣等)不濃厚,(印象)因淡忘而模糊。劇烈:側(cè)重急劇猛烈,表示變動急劇和刺激厲害,可形容藥性、疼痛、震動、晃動所達到的程度;強烈:著重指強而有力,也指程度高、濃度大,運用范圍較廣,能形容光線、色彩、對比等,也能形容欲望、感情等。繼而:狀態(tài)副詞,表兩事發(fā)生緊緊相接;既而:時間副詞,表兩事發(fā)生的時間相繼不久]
10. C(功效:功能,效率;工效:工作效率。悉心:用盡所有的精力;細心:用心細密。于是:表承接關(guān)系的關(guān)聯(lián)詞;因此:表因果關(guān)系的關(guān)聯(lián)詞,可單用,也可與“由于”聯(lián)合使用)
11. D[情景:具體場合的景象、情形;情境:境地、境況。質(zhì)疑:提出疑問;置疑:懷疑(多用于否定式)?!爸挥小拧北硎颈貍錀l件;“如果……就”表示假設關(guān)系,當用“如果……就”]
12. C(日前:幾天前,指過去了的;目前:說話的時候,指正在進行中的。由句中后面的條件關(guān)系復句所表達的意思可知,行為處于進行中,故應用“目前”。妥當:穩(wěn)妥適當;妥善:穩(wěn)妥完善。兩個詞語側(cè)重點不同,前者側(cè)重于“適當、恰當”,后者側(cè)重于“齊備、全面”。根據(jù)語境,用“妥善”更好一些。反之:與此相反,反過來說或反過來做;否則:如果不是這樣。前者指行為的反向情況,后者指在假設情況下,將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結(jié)果。語句后半部分旨在說明反向情況,故應用“反之”)
13. B(“也”有“表示同樣”的意思;“更”表示遞進關(guān)系,更進一層。結(jié)合給定的語句內(nèi)容,側(cè)重于談“行者”,因此第一個空應填“更”。躬行:親身實行;躬身:親身、親自,彎下身子。結(jié)合句意,第二個空應填“躬行”。“發(fā)揮”在此意為把內(nèi)在的性質(zhì)或能力表現(xiàn)出來;“體現(xiàn)”是某種性質(zhì)或現(xiàn)象在某一事物上具體表現(xiàn)出來)
14. B(“祈求”側(cè)重于態(tài)度誠懇;“乞求”則強調(diào)低三下四,與語境不合?!笆煜ぁ眰?cè)重在知道得清楚明白;而“熟習”注重技術(shù)掌握得熟練,了解得深刻。 “推托”指借口拒絕;而“推脫”側(cè)重在推掉、擺脫某種責任)
15. C(“遲疑”側(cè)重于動作;而“猶豫”側(cè)重于內(nèi)心活動,適合語境。第②句中語境在強調(diào)“一步一步”,只有“逐步”才能表示這個意思。“化妝”側(cè)重于梳妝打扮,不適合語境,只有“化裝”表明假扮成另一個人去瞞過敵人)
16. C(“雜亂”是多而亂;“凌亂”是不整齊,無秩序。根據(jù)語境,顯然應選“凌亂”?!把莼币灿小把葑儭钡囊馑?,但它多指自然界的演變,結(jié)合語境,應選“演化”?!肮Ψ颉笔恰氨绢I(lǐng)”之義,而“工夫”指“時間”,應選“功夫”)
17. C(“遏制”是制止和控制的意思;“遏止”是用力阻止的意思?!跋拗啤笔侵敢?guī)定范圍內(nèi)不得超越,而“制約”是指一事物的存在和發(fā)展是以另一事物的存在和發(fā)展為條件。“不恥”即不以為羞恥,常用褒義,如不恥下問;“不齒”意為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視)
18. B(“品味”指物品的品質(zhì)和風味,用來形容文學作品顯然不準確,而“品位”能指文學藝術(shù)作品達到的水平?!百潛P”既有“稱贊”的意思,又有“表揚”的意思,而“贊嘆”只有“稱贊”的意思?!熬奂敝溉嘶蚴挛飼?,湊在一起;“云集”比喻許多人從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 “云集”表明的人數(shù)比“聚集”多,且有強調(diào)來自四面八方的意思)
19. B [“防范”意為“防備”“戒備”,貶義詞;“防止”意為“預先設法制止(壞事發(fā)生)”,中性詞?!肮赐ā币鉃椤鞍抵写?,勾結(jié)”,貶義詞;“溝通”意為“是雙方能連接”(溝通思想、文化),中性詞。牟取、謀取是一對同義詞。牟取是貶義詞,謀取是中性詞]
20. A(周旋:與對方較量;斡旋:調(diào)解。考驗:通過具體事件、行動或困難環(huán)境來檢驗是否堅定、忠誠或正確;檢驗:檢查,驗看。停滯:因為受到阻礙,不能順利地運動或發(fā)展,不能帶賓語;滯留:停留不動,能帶賓語)
虛詞部分
1. D(全句由四個分句組成,第一層應從“那么”之前切分,前后為假設關(guān)系。再對全句第二層次進行分析,不難看出,第一、第二兩句間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第三、第四兩句之間為假設關(guān)系,再結(jié)合選項可以選出正確項)
2. D(D項“被”是多余的,應刪去,因為“應邀”就包含著被動的意思)
3. D(“何況”“況且”“而且”三個都是連詞,三者似乎都有表示遞進的意思?!昂螞r”主要用法有二:一是相當于口語中的“甭說、甭提”,兩件事對比、映襯,用淺的烘托深的,表示甲如此,乙更如此;二是先舉一層理由,然后進一步舉一層理由,從說話人來看,后一層更重要,更充分?!皼r且”有進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補充、追加新的理由的意思?!岸摇敝饕糜诒硎竞笠怀煞直惹耙怀煞诌M一層)
4. A(“何止”,用反問語氣表示超出某個數(shù)目或范圍;“何嘗”,用反問語氣表示不曾或并非?!扒∏ ?,正好;“偏偏”,表示事實跟所希望或所期待的相反。“即使”與后文的“也”搭配恰當)
5. A(“馬上”“立刻”都表緊迫性,但“馬上”的緊迫性有時幅度較大。“未免”表示對某種過分的情況不以為然,重在評價;“不免”表示客觀上不易避免?!霸桨l(fā)”限于同一事物的進步變化大,兩種事物比較不能用“越發(fā)”)
6. C(“甚至”提出突出的事例;“以致”多表法不好的結(jié)果;“以至”用在下一句話的開頭,表示結(jié)果)
7. B(“從而“是連詞,表示結(jié)果和目的。一般來說,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結(jié)果、目的。B項,“從而”前后不構(gòu)成這樣的關(guān)系,應該刪去“從而”)
8. B(“就”應改為“才”)
9. B(“一向”和“一直”都表示行為的一慣性,但“一向”著眼在行為、習慣的從來如此,而“一直”著眼在動作、行為的連續(xù)性?!按_實”表示肯定,與前面的“真是”語氣一致,而“大概”表示可能性,“也許”表示不很肯定,故②應該用“確實”?!坝捎凇辈挥糜诘寡b句,應用“因為”)
10. B(A項“既”作為連詞,表示前提條件,本句是轉(zhuǎn)折關(guān)系,“既”要改為“雖”;C項“對”與“于”重復累贅,去掉“對”;D項“更”表示在前者基礎(chǔ)上程度的加深,因為前一分句并非現(xiàn)代化的生產(chǎn)方式,故“更”使用錯誤)
11. C
12. C(因為①②構(gòu)成并列關(guān)系,而④⑤是條件關(guān)系,則①②和④⑤是遞進關(guān)系)
13. B(A項,“為”應為“對”;C項,“或者”應為“還是”;D項,“了”應去掉)
14. A[①與其(連)——比較兩件事的利害得失而決定取舍的時候,“與其”用在放棄的一面,后常用“毋寧”“不如”呼應。②約略(副)——約,大概,約莫;一般放在動詞短語前面;用在數(shù)詞前,這個數(shù)詞應是一個大概數(shù)字,而不能使用明確數(shù)字。③從(介)——表示“拿……做起點”一般與名詞短語組成介賓短語修飾動詞短語,表示范圍的起點。④諸(兼)——表示“之于” ]
15. C(A項,虛詞“反之”是反過來說或反過來做之意,與語境不合,可改為“相反”;B項,虛詞“而”贅余應刪去;D項,關(guān)聯(lián)詞“不管”與后面的“和”不搭配)
16. D(A項,旨在指出“闡述”的對象,當用“對于”;B項,“逐步”多用于人的有計劃的努力,而“逐漸”多用于事物的變化?!巴七M農(nóng)村教育綜合改革”是人為的,故應選用“逐步”;C項,“了”與“正”產(chǎn)生矛盾,可刪去其中一個)
17. D(A項,“根據(jù)”與句中“表明”不搭配且贅余,應刪去;B項,誤用介詞“以”,應改為“由”;C項,“因而”前后不是因果關(guān)系可刪去)
18. A(A項,“可能”這個連詞在這里強調(diào)的是“可能性”,與前一分句表現(xiàn)的“不能接受”的原因句意連貫。B項,的“至少”是副詞,表示最小的限度,這就和后面的“以上”相矛盾,兩者只能取其一。C項,“并非是”所連接的后面的結(jié)果與前面分句應該是截然對立的,用“并非是”顯得語氣不強,減弱了肯定意味。D項,“向”這一介詞應用在較遠的對象前,這里用“和”“跟”為好)
19. A
20. B(先看第①句,該句前后兩層意思是先講“國外有種說法”,然后再指出這種說法的依據(jù),由此可知前后兩句是結(jié)果和原因的關(guān)系,所以應選“因為”。第②句“其實”是指下文所講的是事實,“而且”則表示下一層意思是比上一層意思更進一層,根據(jù)語境及表達的意思當選“其實”。第③句從文字所表達的意思看,兩者是遞進關(guān)系而非并列,據(jù)此,可確定應選“不但……也……”)
三、句 子
第一節(jié) 辨析、判斷病句
【知識點精練】
1. B(A項,“許多”應移到“青年”前;C項,“不禁”應移到“我”后;D項,表意不明,“魯迅的書”有歧義)
2. D(A項,“好的”應移到“方法”前;B項,“許多”應移到“先進”前;C項,“不”應移到“把”前)
3. D(A項雜糅,刪去“把我”;B項主謂搭配不當,應改為“第二次考試,她已經(jīng)被錄取了”;C項主謂搭配不當,應為“雨點挾裹著風嘩嘩地下了起來”)
4. C(A項動賓搭配不當,應將“回答”改為“實踐”;B項動賓搭配不當,應將“提”改為“開”;D項主謂搭配不當,應刪去“和疾病”)
5. B(A項,應刪去“使”;C項缺謂語,“勞動人民”后應加“過著”;D項“不但”放在“我”的前面)
6. B(A項否定不當;C項,“正在”和“進行”重復,應刪去“進行”;D項,應刪去“離現(xiàn)在”)
7. D(A項句式雜糅,應刪去“舉行的;B項結(jié)構(gòu)混亂,應刪去“上”;C項中途易轍,應在表示前加“它”)
8. D(A項,主語應為貝多芬,應刪去“的”;B項偷換主語,應在“是有”前加“,他”;C項濫用否定詞,應刪去“不”)
9. D(A項,“非常”和“至關(guān)”重復,任意刪去一個;B項,張儀和王強誰被老師叫去,表意不明;C項搭配不當,應是特長得到發(fā)揮,應刪去“的興趣和”)
10. B(A項,“禁止取締”表意不明,到底是同意還是不同意;C項,看不上有兩種意思,一是輕視,一是沒有條件看;D項,表示憤慨的具體是什么事情沒有說清楚)
11. B(A項表意不明,數(shù)百位到底是修飾死難者還是親屬;C項表意不明,是送祝福還是祝福和禮物都不送;D項表意不明,是孫艷自己拍照還是照片里的人是孫艷)
12. D(A項不合事理,“遇難者”是不能“求救”的;B項自相矛盾,應刪去“爭先恐后地”;C項自相矛盾,應刪去“偉大的天然屏障”)
13. C(A項,“人體對血液”應改為“血液對人體”;B項,“這對我們”應改為“我們對這”;D項,“這本書對他”應改為“他對這本書”)
14. D(A項概念使用不當,將“天險”移到“大渡河”后,并在前面加上“等”;B項分類不當,“干部、青年、女同志”是交叉概念,不能并列,改“和”為“有”; C項分句位置不當,應將“不但”“而且”后的兩個分句位置顛倒)
15. D(A項有歧義,“15日前去匯報”表意不明;B項否定詞濫用,應刪去三個“不可”;C項語序不當,將“深刻的說明”與“詳細的規(guī)定”互換位置)
16. A(B項,應在“我市”后加上“出現(xiàn)了”,并刪除“是”;C項,應刪去“知識”;D項,應把“人群”改為“人”)
17. A(B項,“將來”應移至“自己”之后;C項,“年輕的媽媽”有歧義,可比較“我”,也可比較“女兒”;D項,“教導”與“出現(xiàn)”搭配不當)
18. B(將“無時無刻”改為“時時刻刻”)
19. B(A項主賓位置顛倒,應將“足球就對他”改為“他就對足球”;C項成語用法不當,應將“虛張聲勢”改為“嚴格把關(guān)”;D項,應將“有無”去掉)
20. C(A項,“兩面”與“一面”不搭配;B項,句式雜糅;D項,第一個分句與后面的主語不一致,暗換主語)
第二節(jié) 變換句式
【知識點精練】
1. 他推著獨輪車走在坎坷崎嶇的山間小路上,穩(wěn)穩(wěn)當當?shù)亍?br/>
2. 難道我們不能趕上前人,創(chuàng)造出比前人更輝煌的業(yè)績嗎?
3. (1)我們的校園多么美麗呀?。?)難道我們的校園不是非常美嗎?
4. 怎么了,你?
5. 大家都注視著這位新同學,高高的、瘦瘦的。
6. (1)這不得不引起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嚴重關(guān)注。
(2)這能不引起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嚴重關(guān)注嗎?
7. 請你幫我拿本書。
8. 我們應該奮起直追。
9. 我們被這道數(shù)學題難住了。
10. “要談五四以來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而要談到朱自清,就不能不提到《背影》?!边@話不無道理。
11. 他走進來了,急匆匆地。
12. (1)這件事不可能沒有成功的希望。(2)這件事并非沒有成功的希望。
13. 直到她們殘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被代工老板榨完為止。
14. 人的“聰明”和“愚笨”,不是天生的。
15. 同學們把一項任務交給我。
16. 請幫我拿雙拖鞋!
17. 我們非要加強素質(zhì)教育不可。
18. 大家都認為他是一個好人。
19. 古往今來,沒有一場真正的革命,不是大大推動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
20. “這勞動的場面使他深深地感動了”應改為“他被這勞動的場面深深地感動了”。
四、標 點
【知識點精練】
1. A(B項,兩個頓號改為逗號;C項,括號應放在“斑斑”之后,逗號之前;D項,“山重水復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敝械木涮杽h除)
2. D(A項,冒號去掉,句末句號在引號外;B項,“二、三十米是約數(shù),中間不應加頓號”;C項,第一個問號改為逗號)
3. A(B項,括號放在引號外面,因為它屬于句外括號;C項,第二個逗號改為分號,嘆號改為逗號,最后一個句號改為嘆號;D項,破折號改為冒號,因為“她分明已經(jīng)純乎是一個乞丐了”是總括上文)
4. A(B項,書名號改為引號;C項,括號前的句號應放在括號后;D項,“是……還是”選擇問,第一問號應為逗號)
5. D(A項,第一個句號改為逗號;B項,第一個問號改為句號,第二個問號改為逗號;C項,第三個分號改為冒號)
6. D(A項,“工作人員”后用句號;B項,括號內(nèi)“分量”后句號去掉;C項,引號內(nèi)句號移到引號后面)
7. C(C項,省略號與“等等”同用,重復了)
8. D(A項,冒號和后引號前的句號應去掉,再在后引號之后加逗號;B項,括號應在“理論”之后;C項,“一個字”后應用表提示的冒號)
9. C(A項,不應用問號,將兩個問號都改為逗號,因為后文決定了不是疑問語氣;B項,引文末尾的句號應放在引號之外,因為引文是句子中的一部分;D項,四個頓號都改成逗號,因為它們是句子的謂語并列)
10. D(A項,該句為陳述句,句末不應用問號;B項,去掉括號,把第一個句號改為逗號,因為句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不是注釋性的文字,而是很重要的、必須說明的內(nèi)容;C項,“孤傲如云間鶴”句中的句號應當在引號外面)
11. B(A項,“五、六點鐘”中的頓號去掉;C項,把問號改為逗號,“同學們”后面的句號改為問號;D項,“總要使它單純,始終一致”后面的句號放在引號外)
12. A(B項,“人民日報”加書名號;C項,“扶持一個人創(chuàng)業(yè),帶動一批人上崗”加上引號;D項,將后面的單引號放到“退”后)
13. A(B項,在“心語”后加破折號或逗號;C項,“他”前面的逗號改為句號;D項,前兩個問號應改為逗號,后一個問號改為句號)
14. B(A項,省略號后面不能再用等等;C項,第一個逗號應改句號;D項,第一個問號應改為逗號,第二個問號應改為句號)
15. C(A項,兩個問號應為逗號;B項,分號應為逗號;D項,括號內(nèi)的句號應去掉)
16. B[A項,“應允”后的逗號應改用冒號;C項,“(王力《古代漢語》1981年版)”應放在句號外邊;D項,“一段”后的逗號應改為破折號]
17. D(A項,第一個問號改成逗號,第二個問號改句號;B項,去掉后引號前的句號;C項,“使人驕傲自滿”后的逗號改為分號)
18. C(A項,“別跑”后應用逗號,“小祖宗”后用感嘆號;B項,冒號具有總結(jié)上文的作用,用在此處,與后文的“所以說”重復;D項,句號應放在引號外面)
19. B(A項,問號改為逗號;C項,“這種打印機所用的墨汁就是浸泡在營養(yǎng)液中的人體細胞”句中的“墨汁”要加上引號;D項,“小說詩歌”后加上破折號)
20. A(B項,二、三年級是實數(shù),用頓號;C項,應為“桃李杯”,10日后用句號;D項,分號應改為逗號)
五、修辭手法
【知識點精練】
1. C 2. B 3. B 4. C 5. B
6. B(陳述的是一個客觀事實,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兩米多的人,并未運用夸張修辭格)
7. C(A項借代,用“烏紗帽”代“官職”;B項借代,用“丹青”借代“畫畫”;C項借喻,將我們之間的“隔閡”比作“厚障壁”;D項借代,用“銀的”和“銅的”代指錢)
8. B(A、C、D三項均用的比擬;B項用的是比喻)
9. D(A項中的“好像”表示猜測;B項中的“像”是將“她”與“母親”做比較;C項中的“像”是對前面的陳述的舉例;D項中的“好像”是將“街燈”比作“明星”)
10. C(A項比喻,將“他”比作“一尊金剛”;B項比喻,將“頭”比作“撥浪鼓”;C項借代,用“紅領(lǐng)巾”代指“少先隊員”;D項借喻,將“改革的優(yōu)良政策”比喻成“春風”)
11. A(A項是作比較)
12. A
13. C(脈搏只會跳動,不會流動,用來比喻小河不恰當)
14. A(“庭院深深深幾許”用的是“反問”的手法)
15. A(B項擬人,不合氛圍;C項過分夸張;D項比喻不當)
16. B 17. B 18. B
19. A(本題四個句子涉及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等修辭手法,根據(jù)所設選項的修辭類型,采用排除法可以最先排除B、C兩項,因為第④句不可能構(gòu)成排比,所以,余下A、D兩項的對偶。A項將“山”比喻成“眉黛”,把“小屋”比喻成“眉梢的 痣”,顯然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這樣就可排除D項中第①句的比擬,最終答案只能是A項,即第①②③④句分別用了比喻、夸張、比擬、對偶的修辭手法)
20. C(根據(jù)“詞性”“結(jié)構(gòu)”“平仄”等)
六、文學常識
【知識點精練】
1. A(第一要素是人物形象)
2. C(詞不一定有標題,但一定要有詞牌)
3. B(岑參是是邊塞詩的代表作家,王維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
4. C(“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愛情三部曲” 是《霧》《雨》《電》)
5. C(A項,《木蘭詩》應改為《孔雀東南飛》;B項,《正氣歌》應改為《過零丁洋》;D項,《左傳》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6. A(B項,應將“陸游”改為“蘇軾”;C項,應將“王昌齡”改為“王維”;D項,“元曲四大家”指的是關(guān)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
7. C(A項,“抒情詩”應改為“敘事詩”;B項,《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唐代的張若虛,“初唐四杰”為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D項,“全是”說法錯誤)
8. B(A項,《祝福》出自《徬徨》;C項,應為“現(xiàn)代文學”;D項,應為宋朝的郭茂倩)
9. B(A項應為元代,C項作者是巴金,D項國家是法國)
10. C(羅貫中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
11. A(朝代是元代)
12. C(C項,《燈》的作者是巴金,不是冰心,《小橘燈》才是冰心的散文)
13. B(《赤壁之戰(zhàn)》的作者應是北宋的司馬光)
14. D(《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作者是西漢的司馬遷)
15. B(蘇軾是北宋文學家)
16. C(A項,“紀傳體”應改為“編年體”;B項《禮記》應改為《禮》;D項應為法國的莫泊桑)
17. B(白居易是現(xiàn)實主義詩人)
18. B(《春江花月夜》是抒情詩,借景抒情)
19. A(《悲慘世界》——法國——雨果)
20. B(《三國志》應改為《三國演義》)
七、仿寫、擴寫、壓縮或概括語段
【知識點精練】
1. 少一點大手大腳,多一點精打細算;少一點取用無度,多一點細水長流;少一點鋪張浪費,多一點勤儉節(jié)約。
2. 這個冬季,天氣異常寒冷。西北風刀子似的刮過行人的臉,枯枝無力地吱吱作響,做著最后的掙扎。出門辦事的人們用大衣將自己捂得緊緊的,瑟縮著身子在路上匆匆行走?;顫?、好動的孩子們也早早躲進溫暖的家中,不愿出來嬉戲。
3. 情景一:炎熱的夏天,一場大雨過后,河水泛濫,如猛獸下山,沖毀農(nóng)田,阻隔交通,吞噬村莊,令無數(shù)人無家可歸。
情景二:晴朗的冬天,中午和煦的陽光下,河水一片碧綠,清澈見底。一陣輕風拂過,河水蕩起漣漪,如嬰兒甜蜜的笑容綻開。
4. 夏有夏的草綠花紅,冬有冬的瓊枝玉葉。夏天百川灌海,漫天碧透,雨后泛舟,總能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冬天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湖面溜冰,一樣使人逸興神飛,意趣盎然。
5. 芽兒因有了夢想,才頂破巖石,于是有了松柏傲立絕壁的奇觀;鷹兒因有了夢想,才展翅千里,于是有了利劍橫穿晴空的壯美。
6. 幸福是什么?一首樂曲,可以流淌幸福的旋律。
7. (1)風搖撼著窗欞,雨沖涮著路面,路邊的一排梧桐在風雨中劇烈地搖擺著,舞動著,捧著這金燦燦的獎章,我卻覺得這近乎于咆嘯的風聲,雨聲分明是在為我喝彩,那搖擺的梧桐則是在風雨的伴奏下跳著慶功舞。
(2)風搖撼著窗欞,它吹散了我心頭殘存的最后一絲信念,雨沖涮著路面,它澆熄了我心頭殘留的最后一點火苗,一排梧桐在風雨中劇烈地搖擺著,舞動著,而我仿佛就是其中的一棵,在風雨中搖擺,孤立無搖。
8. 月光如水般傾瀉,將小徑鍍上一層銀光,它像薄紗一般蒙在這一園鮮花上,使鮮花那濃艷的色彩變得朦朧,老人凝視著滿園春色,看春夜的露水如珍珠般在花瓣上閃閃發(fā)光,將鮮花點綴得更加嬌艷,不禁發(fā)出一聲長長的嘆息。
9. 也許,你升不成光芒萬丈的太陽,但你依然可以升成一輪皎潔的月亮或一顆微弱的星辰,為大地添一分光明,增一分熱量。
10. 創(chuàng)造是灰暗的夜空中劃過的耀眼的流星,創(chuàng)造是早晨地平線上冉冉升起的一輪紅日。創(chuàng)造源于平凡,源于智慧,源于思考。牛頓從蘋果落地中,悟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魯班在草叢中被葉片劃破,創(chuàng)造了鋸子;畢昇從千百次的探索中創(chuàng)造了活字印刷術(shù)。
愛心是火種,能點燃心中的希望;愛心是清泉,能滋潤即將枯萎的禾苗;愛心是綠蔭,能撐起一片新的天地。愛心給我勇氣、力量和信心,愛心幫助我們戰(zhàn)勝一次又一次危險和困難,快快打開你我的心窗,讓愛永駐你我的心間。
11. 情景一:第一次獨自遠行,置身于陌生的車站,我的感情如涌動的潮汐,翻滾不停;如猛烈的驟雨,下個不停,如漫天的飛雪。
情景二:課堂上,老師突然點名表揚思想正在開小差的我,我的感情如驟起的波瀾,是高興,是慚愧,還是內(nèi)疚?說不清,道不明。
12. 情景一:新千年到來時,廣場上的世紀鐘聲敲響了。那鐘聲悠遠而深沉,鐘聲中既蘊含著對滄桑歷史的深思,也充滿著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情景二:每當讀到張繼的《楓橋夜泊》時,我便仿佛聽到那寒山寺的鐘聲,穿越歷史,穿越時空,回響在耳邊。那鐘聲中既有游子漂泊的凄婉,又有離人思婦的寂寥。
13. (1)元宵節(jié):燈火萬家,表現(xiàn)祝福團圓,歡慶太平。
(2)端午節(jié):龍舟競發(fā),寓含奮發(fā)進取,緬懷先哲。
14. 我也憧憬另一種生活狀態(tài),叫作——時尚,時尚就像都市里美麗的女人,保持永遠的青春永久的魅力。
15. 我們學校的那位有二十多年教齡的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光榮地當上了省人大代表。
16. 它是公平的——讓有些人意志堅強,發(fā)奮上進。
17. 中國把建設大學科技園納入火炬計劃。
18. 請珍惜你的黑發(fā)或黑染黃不可推而廣之或振作民族精神要從“頭” 做起。
19. 樂于接受批評是美德,拒絕批評是自絕于讀者。
20. 善納人言者昌,不納人言者亡。
八、文言文閱讀
【知識點精練】
(一)
1. B(古時對人的尊稱) 2. B(助詞,主謂之間,不譯) 3. C(狀語后置句)
4. 螳螂曲著身子,彎起前肢,想要捕捉蟬,卻不知道黃雀正在它的旁邊(守候)。
(二)
1. C(這樣) 2. A(介詞,用) 3. A(判斷句)
4. 圣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
(三)
1. D(竟然) 2. A(連詞,來) 3. D(名詞活用作狀語)
4. 沒想到曲曲折折地爬了幾步,忽然看到光亮,(他)竟然反而走出山洞。
(四)
1. B(A項,攻打;C項,以之為奇;D項,護理) 2. D(結(jié)構(gòu)助詞“的”,其他為代詞)
3. D(一般陳述句)
4. 呂蒙沒有死的時候,把所得到的金銀珠寶等各種賜品全部交付官庫,囑咐主事的人在他死的當天全部交還主上,喪事務必節(jié)儉。
(五)
1. A(得意) 2. D(表遞進) 3. B (狀語后置句)
4. 妾(或“我”)聽說,主人圣明,臣子就忠誠。現(xiàn)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才能夠直言。
(六)
1. B(心滿意足) 2. A(……的人) 3. B(定語后置句,其他是賓語前置句)
4. 我的這只木碗是舜帝所造的漆器,比周朝古遠多啦,您將用什么補償我?(該出什么價錢)
(七)
1. A(交好) 2. B 3. D (被動句)
4. 我國想討伐它(齊國),可是楚跟齊正很友好,這樣我國之君就不能侍奉大王您了,同時也讓我不能成為您的臣子了。
(八)
1. A(慰勞) 2. C(連詞,來;其他是介詞,用、拿) 3. C(賓語前置句)
4. 于是邀約統(tǒng)制王世隆及忠義人馬金福等直奔金營,(此時)張安國正與金將領(lǐng)飲酒興濃,就當著眾人將他捆綁起來帶走。
(九)
1. C(已經(jīng)) 2. D(介詞,把) 3. C(名詞活用作狀語)
4. 后來王大聽說這件事,非常驚奇,說:“我原以為您會有多的,所以就(向您)要罷了!”
(十)
1. A(邊遠的地方) 2. B(名詞活用作動詞) 3. A(賓語前置句)
4. 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十一)
1. D(“遂”是“于是”的意思)
2. C(例句中的“以”是“用、拿”的意思;A項是“因為”的意思;B項是“如何”的意思;D項“以”與“無”組成固定句式,是“沒有用來……的”的意思)
3. D(動詞,到、往;其他都是代詞)
4. 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十二)
1. C(“仕”是名詞活用作動詞,做官)
2. D(D項,都是介詞,“把”的意思;A項,前一個是代詞,代“子路”,后一個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B項,前一個是介詞,用,后一個是連詞,表目的;C項,前一個是連詞,表轉(zhuǎn)折,卻,后一個為“而是”的意思)
3. C(使動用法)
4. 四體不勤勞,五谷分辨不清,誰是你的先生呀?
(十三)
1. D(怠慢)
2. A(到,動詞)
3. A(結(jié)構(gòu)助詞,的)
4.(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會親近他們的長官,愿為長官犧牲。
(十四)
1. C(過:拜訪)
2. D(亡:沒有。為:給,介詞;作為,動詞)
3. B(賓語前置句)
4. 把煙囪改為曲的,遠離那些干柴,否則會有火災。
(十五)
1. D(走:跑)
2. B(是轉(zhuǎn)折關(guān)系,但是;A、D項是“這,這樣”的意思;C項是“……的樣子”)
3. C(名詞活用作狀語)
4. 麋麑逐漸長大,忘記自己是麋,認為狗真的是我的朋友,互相頂撞翻滾,越來越親熱。
(十六)
1. D(“被”通“披”)
2. C(A項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B項是動詞,“到”的意思;D項是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3. C(意動用法)
4. 兒子喜歡讀書,為什么不任憑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十七)
1. C(顧:回頭看)
2. A(題干和A項為目的連詞“來”;B項,實意動詞,認為;C項,介詞,拿、用;D項,介詞,因為、由于)
3. A(狀語后置句)
4. 皇上已經(jīng)長大了,難道還會顧念你哺育他的恩情嗎?
(十八)
1. C(去:距離)
2. B(A項,第一個“于”表示動作發(fā)生的處所,翻譯成“在”,第二個“于”放在形容詞后表比較,翻譯成“比”;C項,第一個“去”翻譯為“趕走”,第二個翻譯為“距離”;D項,兩個其都為代詞,第一個指趙人,第二個指兒子)
3. C(狀語后置句)
4. 沒有雞,只不過不吃雞罷了,離開饑寒交迫還很遠,為什么要把那貓趕走呢?
(十九)
1. B(尋常,像平常一樣)
2. D(都是句末疑問語氣詞)
3. B(名詞活用作動詞)
4. 你愚蠢到了極點,蒙昧到了極點,自己快淹死了,還要錢財干什么呢?
(二十)
1. B(并,一起)
2. C(而,連詞,表順承關(guān)系)
3. C(被動句)
4. 再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擔憂好名聲不能傳揚呢?
九、賞析古典詩詞
【知識點精練】
1. (1)從側(cè)面來寫雪:起句寫遠景,千山萬嶺,由于大雪而飛鳥絕蹤;次句是近景,四處郊野,由于大雪而不見人影。(能答出“側(cè)面”即可給分)
(2)在千山、萬徑、無盡的飛雪中,著一釣船,一釣翁一桿在手,悠然于風雪江上,寫出了詩人超塵絕世的內(nèi)心。(答出“孤獨”“脫俗”“獨立特行”類即可給分)
2. (1)首句化用《桃花源記》中的典故;首先表示年復一年,時間推移;其次具有強化感情的作用。
(2)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將隱居山間的眼前現(xiàn)實(實)和陶淵明筆下的理想世界(虛)巧妙地結(jié)合了起來;②作者借寫隱居之地的桃花開放之景,表達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飛莫遣隨流水”,曲折表達了隱居絕仕之意。(第①點緊扣詩題來答,第②點緊扣第二句來答,第③句緊扣后兩句及注解來答,答出任意兩點給滿分)
3. (1)第一句寫環(huán)境的幽靜,第二句寫聲音,動景,以動襯靜(以人語聲反襯空山的幽靜)。
(2)描寫了傍晚時空山深林中的幽靜景色。
4. (1)蟬的形體“垂緌”,習性“飲清露”,聲音悅耳“流響出疏桐”(悅耳的叫聲自梧桐林向外遠播)。
(2)托物言志。詩人以蟬自喻,強調(diào)蟬的生性高潔,是“居高聲自遠”的結(jié)果。正如修養(yǎng)完美的人,并不需要過多借助外因,他的名聲就會遠播千里,受到人們的愛戴一樣。詩人贊頌的正是植根于人心靈深處的那種內(nèi)在的品格和人格力量。讀完該詩,我們不難想象詩人自身清廉純正的人品、雍容不疲的風度和高雅脫俗的氣韻。
5. (1)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這一對比,景色立刻就鮮活了;第二句的動態(tài)描寫,滿城飛舞的柳絮,春意之濃,春愁之深,躍然紙上。(對比,動態(tài)描寫)
(2)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或者以梨花自詠,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蕩的風骨。(結(jié)合具體詩句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6. (1)月落、殘星、露濕、天光。找出詩人出發(fā)很早的自然景物即可。
(2)描寫出詩人放眼當前一片凄涼孤寂的景象和表露他的當時離別螺川時的傷感之情和對螺川的依戀之情。通過寫水天蒼茫中回望螺川好似一座孤亭,來表現(xiàn)自己孤獨的心境,表現(xiàn)離別螺川時的傷感之情。或通過寫自己在舟中放眼遠望,看到鷗鳥和大雁在天際水雁飛來飛去,引發(fā)和暗藏了離別螺川的依戀之情。
7. (1)兩個“籠”字將輕煙、寒水、淡月、細沙四景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圖。它是那么柔和幽靜,而又隱含著微微浮動的春態(tài),勾畫出秦淮河兩岸朦朧冷清的景象。
(2)形象地表現(xiàn)了晚唐統(tǒng)治者重蹈覆轍,正沿著亡國道路走下去的情形,表現(xiàn)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guān)心和憂慮,也蘊含著對世道的憤慨之情。
8. (1)別院深深、樹陰滿地、時一聲(答“深深”“滿”“一聲”也可以)
(2)清涼
9. (1)從詩歌意境來看,特別是“客船”可知,愁的內(nèi)涵是漂泊異鄉(xiāng)的惆悵。
(2)畫面的主體是漂泊異鄉(xiāng),憂思黯然的詩人自已民,主體情調(diào)就是幽寂凄清。
10. (1)景物:江、鳥、山、花。
(2)“欲”字妙在用擬人手法賦予花朵以動態(tài),搖曳多姿。
11. (1)觸覺、視覺、聽覺。(2)孤寂、凄冷。
12. (1)含蓄地表達了詞人對時光流逝、春色飄零的悵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獨寂寞之情。
(2)任選一個角度,言之成理即可??梢詮摹耙庀蟆苯嵌荣p析,如“落花”這個意象寫出了暮春之景表達了惜春之意,“歸燕”這個意象表達舊燕歸來,時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梢孕揶o角度賞析,如對仗的工穩(wěn),音調(diào)諧婉,具有音樂美。
13. (1)清澈、寒冷。
(2)“一”字寫出了雁的孤單,“雁度南樓”寫孤雁向南方飛回故土,使孤身在外的詩人產(chǎn)生情感共鳴,是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
14. (1)滿、壓
(2)不好,“翻飛”只寫出了蝴蝶嬉戲花間的情狀,而“留連”不僅寫出蝴蝶留戀花間的情景,還流露出詩人對花的喜愛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15. (1)“散“字準確地表現(xiàn)了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2)“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xiāng)之情,而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從聽到的“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guān)鍵。
16. (1)對比。用“雨前”所見和“雨后”情景兩相對比,表現(xiàn)了作者面對滿園落紅殘的嘆惜之情。
(2)蜜蜂、蝴蝶見此殘景,也大失所望,紛紛繞墻而去,它們相信春色正在鄰家院子呢,這也讓作者也不由地懷疑“春色在鄰家”。作者把原無理性的蜂蝶賦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態(tài)、心理寫得活靈活現(xiàn),妙趣橫生。
17. (1)比喻,擬人
(2)①勸勉說:勸人珍惜光陰,抓緊時間多讀書,以免像“楊花榆莢”那樣白首無成。
②揶揄說:故意嘲弄“楊花榆莢”沒有紅紫美艷的花,一如人之無才華,寫不出有文采的篇章。 ③憐惜說:“楊花榆莢”也是花。雖無大紅大紫,亦有其可稱道之處。 ④哲理說:詩有寓意。韓愈為“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師,他欣賞“楊花榆莢”的勇氣,刻意在詩中描畫出一個“楊花榆莢”的形象,以鼓勵“無才思”者應有不甘落后,敢于創(chuàng)造的精神?!皸罨ㄓ芮v”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避短用長,爭鳴爭放,為“晚春”添色,豈不是詩人所鼓勵的么?(關(guān)于韓愈的晚春言之成理即可)
18. (1)這是一首哲理詩,一二句作者用千尋突出塔之高,為下文做鋪墊。
(2)借景抒情;作者表明自己站的高,看的遠,不怕對改革的非議、阻撓,具有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
19. (1)白描手法;清新恬淡。
(2)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一是描寫對象的過渡,描寫對象由山莊轉(zhuǎn)向田野,收束了前兩句對村夜蕭疏暗淡的描繪,展開了另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明朗畫面。一是感情過渡,詩人情感在此突轉(zhuǎn),由孤寂轉(zhuǎn)向愉悅。
20. (1)殘敗凄涼。夫差亡國的根本原因是驕奢淫逸,而不應歸罪西施。(提示:歷代文人津津樂道”女色亡國論”,這首詩卻蘊含著一個哲理性的見解——一個王朝的沒落是諸種因素的合力使然)
(2)運用鮮明的對照手法,將昔日吳王荒淫腐朽的事實和眼前吳宮的殘破凄慘景象濃縮在一句詩里。
21. (1)作者貶居嶺外,思念親人,又長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訊,精神極為痛苦。
(2)因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卻又時刻擔心家人的命運,怕他們由于自己的牽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這種抒寫,更顯真切、耐人咀嚼。
22. (1)慈。
(2)詩人用這位懂得母親心意的兒子的感受,喚起普天下兒女對慈母的理解和深愛。
23. (1)小巧:①泉眼、細流;②小荷、尖尖角;③蜻蜓;④小池。
情感:①泉眼對細流的“惜”;②樹陰對池水的“愛”;③蜻蜓對小荷的依戀。
(2)新生事物雖然稚嫩,但卻充滿蓬勃生機。
24. (1)托物言志。
(2)抒發(fā)了詩人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和純潔的操守。
25. (1)怕桑葉稀了,蠶不能吃飽,不能很好地生長,反映出蠶婦生活的艱辛和內(nèi)心的擔憂、無奈。
(2)通過蠶婦夜以繼日的勞作和歌女通宵達旦為官人表演的對比,表達了對為官者荒淫無恥生活的批判,對百姓艱難度日的同情。
26. (1) “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jīng)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像“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
(2)這首詩全篇用“可憐”二字點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也顯示出詩人被迫遠離朝廷后輕松愉悅的情思。
27. (1) “佯狂”“飄零”等表現(xiàn)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懷才不遇;“獨憐才”“詩千首”等表現(xiàn)了他的才華橫溢。
(2)抒發(fā)了對好友李白的掛念,對李白才情的贊賞,對李白懷才不遇的境況的同情,同時也抒寫了自己與李白同樣遭遇的感慨。(答出兩點即可)
28. (1)“窺”。擬人化手法。(補充賞析:角度巧,不說小園里的人越過短墻能看見墻外山光,卻說“山光窺短墻”,好像那山光探頭進入短墻,在窺視這小園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園景物之富于魅力。以物擬人,寫活了“山光”的意態(tài)神情)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潔的象征。幽竹靜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顯示出詩人的勁節(jié)高風,一片冰心。此時詩人小立于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節(jié)操,澄明的胸懷,與周圍景物渾融一體,一個孤清高潔的形象躍然紙上。
29. (1)秋高氣爽,江面因沒有江樹繁枝茂葉的阻擋,視野顯得特別開闊。本已順流東下,且有好風相送,詩人內(nèi)心無比愉悅,且對前程充滿憧憬和激情。
(2)表明自己和辭職歸鄉(xiāng)的張翰志愿不一樣。作者遠離家鄉(xiāng),要去剡中,那里有名山,有自己仰慕的古代政治家的遺跡,在名山中可以結(jié)交名流,樹立自己的聲譽,可求得積極用世的機會。
30. (1)托物言志。
(2)描寫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特征。
十、現(xiàn)代文閱讀
【知識點精練】
(一)南極無雪地區(qū)
1. 范達湖的水溫較高并隨著深度的增加而不斷增高;湯潘池湖小,湖水鹽度高,終年不凍;皮達湖常年永凍。
2. 太陽輻射說與它的反對者爭論的焦點是湖面接受太陽輻射能量的多少;地熱活動說與它的反對者爭論的焦點是賴特谷地區(qū)有無地熱活動。
3. C
(二)人類最糟糕的發(fā)明
1. 塑料袋。
2. 塑料袋在短時間內(nèi)被大量應用。
3. 使用可降解的材料制造塑料袋。
(三)樂趣的果實
1. 樂趣得來的善的或惡的、美的或丑的或壞的結(jié)果;從低級趣味中得來的歡娛
2. C
3. 舉例論證(或例證法);人人都有自己的樂趣
(四)感動是一種養(yǎng)分
1. (1)無法言說有多少事物讓我感動;(2)無法言說感動的原因。
2. (1)常常被感動而充滿激情的人是有福的;(2)只要深愛著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就會有感動;(3)感動使我成為一個全新的自我(或“感動使我的內(nèi)心變得清潔、明亮、豐富而又寬敞”)
3. C(C“感動如夢,模糊、隨意,難以把握”與文意不符)
(五)梯子
1. 愛兒子;善于抓住時機,巧妙地教育兒子;是一位具有難得的理性的愛的父親。
2. (1)墻頭上的野花:交代事情的起因;(2)笑聲像牽?;ù党鰜淼模荷鷦拥孛枥L出兒子笑聲中的歡快和開心;(3)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兒子的臉上:形象地描繪出兒子的燦爛笑容,表現(xiàn)出其內(nèi)心由驚懼轉(zhuǎn)為欣喜的變化和對爸爸的感激之情。(只答開心不給分)
3. C
(六)賞畫
1.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
2. 故作姿態(tài),以顯示自己領(lǐng)略了油畫的妙處,讀懂作品的主題。
3. 狡黠
4. 人不要不懂裝懂,故弄玄虛;應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5. 就中心思想或?qū)懽魈攸c(巧妙的情節(jié)或?qū)Ρ仁址ǖ倪\用)的一個角度做幾句闡發(fā)即可。
(七)良心都是肉做的
1. 唐歪不愿發(fā)放民工工資。他設計讓妻子偽裝成孕婦,制造自己攜款離家出逃、房子被除數(shù)查封的假象欺騙民工,民工上門追討工資不得。民工資助了唐歪老婆。唐歪深感慚愧,拿錢發(fā)放工資。
2. (1)讓老婆扮成孕婦;(2)讓老婆對民工撒謊;(3)把家中東西搬空,制造被有關(guān)部門查封的假象;(4)唐歪躲藏起來。
3. B
(八)一句話一輩子
1. 口中能說出撫慰人心的好話,也能說出傷害感情的壞話。
2. 刀斧傷及的只是皮肉,短時期內(nèi)就能愈合;語言傷及的是人的心靈,它能澆滅人的熱情,摧垮人的自尊,給人造成的精神痛苦是長期的、巨大的。
3. B(這句話是說失敗了就要繼續(xù)奮斗,別忘了要吸取教訓)
(九)窗外的風景
1. 映襯主題。
2. 人生不在于目的,在于過程。
3. B
(十)夏感
1. 襯托。用文人筆下的春花秋月襯托浸滿苦澀汗水的夏季,用文人的閑情逸致襯托農(nóng)民勞動的緊張。
2. 夏季是春華秋實之間,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的一個承前啟后的生命的交替。
3. B
十一、寫 作(略)
英語部分
一、詞匯和語法
第一節(jié) 名 詞
1-5 DBDCB
6-10 BABBC
11-15 ACDBC
16-20 DCDCB
第二節(jié) 代 詞
1-5 CCBBC
6-10 ACDBA
11-15 BABDB
16-20 ADACD
第三節(jié) 數(shù) 詞
1-5 ACDAB
6-10 DAACD
11. C
第四節(jié) 介 詞
1-5 AABDC
6-10 BBBDA
11-15 ACAAB
16-20 DDCAB
第五節(jié) 連 詞
1-5 BAAAB
6-10 ABBDC
11-15 ACBBD
第六節(jié) 形容詞和副詞
1-5 BDDAB
6-10 ACBAA
第七節(jié) 冠 詞
1-5 BBACD
6-10 ACACD
第八節(jié) 動詞的種類、時態(tài)和語態(tài)
1-5 BBCDD
6-10 AAABC
11-15 DDABB
16-20 BCBDC
21-25 CADAB
26-30 CBDDC
31-35 ADDCC
36-40 BDCAB
第九節(jié) 非謂語動詞
1-5 BACDA
6-10 ABDCC
11-15 DCCBC
16-20 CABDD
21-25 ADDCB
第十節(jié) 句子的種類和句型
1-5 CCACD
6-10 CBCCB
11-15 BDABC
16-20 ADCDD
21-25 AACCB
26-30 BCDAD
第十一節(jié) 名詞性從句
1-5 BBCAA
6-10 BACDA
第十二節(jié) 定語從句
1-5 BBCDB
6-10 DDABA
11-15 BDBBA
第十三節(jié) 狀語從句
1-5 DACBA
6-10 ADBCA
11-15 ABCDA
16-20 ABDCA
二、閱讀理解
Passage A 1-5 DDACC
Passage B 1-5 ADCDB
Passage C 1-5 CBBAA
Passage D 1-5 AABBD
Passage E 1-5 BBCAD
Passage F 1-5 BACDC
Passage G 1-5 DCADA
Passage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