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ice與平面設計基礎模塊一word7.1(答案)
發(fā)布時間:2018-11-23 16:43



計算機病毒的發(fā)源地在美國。早在1949年計算機研究的先驅者紐曼說過,有人會編制異想天開的程序,甚至不正當地使用他們。今天的計算機病毒實際上就屬于這樣一類程序。在1977年夏天,Thomas I Ryan出版了一本科幻小說,名叫《The Adolesceuce of P-1》。書的作者幻想出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病毒。這種病毒從一個計算機到另一個計算機傳染流行,它感染了7000多臺計算機的操作系統(tǒng)。人類社會的許多現行科學技術,都是先有幻想之后才成為現實的,也許在這本書問世之后,有些對計算機系統(tǒng)非常熟悉,具有極為高超的編程技巧的人頓開茅塞,發(fā)現計算機病毒的可能性,從而設計出了計算機病毒。1983年獲得美國計算機協(xié)會計算機圖林獎的湯普生公布了這種計算機病毒存在和它的程序編制方法。“科普美國人”1984年5月還發(fā)表了介紹磁心大戰(zhàn)的文章,而且只要2美元就可獲得指導編制病毒程序的復印材料。很快,計算機病毒就在大學里迅速擴散。各種新的病毒不斷被炮制出來。據有些資料介紹:計算機病毒的產生是由一些搞惡作劇的人引起的。這些人或是要顯示一下自己在計算機方面的天資,或是要報復一下別人或公司(學校)。前者主觀愿望是無惡意的,無非為了炫耀自己的才華。后者卻不然,是惡意的,力圖在損失一方的痛苦中取樂。
據傳,許多病毒的制造者是年輕的大學生、中學生,這些“電腦迷”出于惡作劇或者不可告人的目的,設計或改造了許多病毒,使計算機病毒的品種花樣翻新。例如:在臺灣有一個改編自“哥倫布日”的病毒。名謂“快樂的星期天”,當病毒發(fā)作后,屏幕上出現“HAPPY SUNDAY”字樣。另外的一種“兩只老虎”病毒,則在摧毀計算機系統(tǒng)后,大唱“兩只老虎”的歌曲,令被害者哭笑不得。
本文摘自《計算機專業(yè)文摘》。
學號 | 語文 | 數學 | 英語 | 總分 |
2003004 | 80 | 90 | 100 | 270 |
2003005 | 98 | 70 | 88 | 256 |
2003006 | 60 | 50 | 67 | 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