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改革:2021年高考實行3+3模式
發布時間:2016-06-02 17:09文章來源:技能高考網編輯:baida2013
今日,《湖北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正式出臺。根據我省方案,湖北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將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起開始啟用,在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中正式實施。
2021年的湖北高考要變化了
2016年春季學期在部分市州高一學生中開展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試點、從2016年秋季學期入學的高一年級新生開始全面實施,2017年在部分市、州高一入學新生中開展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試點,兩項試點均不與當年錄取掛鉤;
2018年在高一入學新生中整體實施、全面實行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
2021年,實現“兩依據,一參考”的招生錄取模式(即依據全國統一高考成績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進行錄取的模式),基本建立健全符合教育規律、順應時代要求、具有湖北特色的考試招生制度。
高考錄取總成績由“3+3”組成
2021年起,全國統一高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不分文理科。
普通高校招生錄取的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和考生自主選擇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總分75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各150分,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以等級分計分,錄取時各科折算為100分。
計入總成績的3個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
考生可以參加兩次外語考試,選擇其中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我省將加快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
中職學校畢業生報考高職院校,參加文化基礎與職業技能相結合的測試,即我省現在實施的技能高考和高職院校單獨招生考試;
普通高中畢業生報考高職院校,除參加統一高考進入高職院校外,還可以不用參加統一高考,憑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情況,在參加職業適應性測試后錄取到高職院校。
改革后,招生怎么招
一是減少和規范加分項目。
取消體育特長生加分和散居少數民族考生加分政策,減少農村獨生女加分分值;
2017年起,取消農村獨生女加分政策;
二是調整招生錄取批次。
藝術本科錄取從3個批次調整為2個批次;
高職高專錄取將高職高專(一)和高職高專(二)2個批次合并為1個批次。從2016年起,文理類本科錄取批次由3個批次調整為2個批次;
三是試行分段填報志愿。
2016年考生填報志愿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填報:本科提前批(文理類、藝術類、體育類、技能高考),高職高專提前批(文理類、藝術類、體育類、技能高考、高職聯辦本科計劃),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
第二階段填報:高職高專批文理類。
四是所有批次所有科類均實行平行志愿。
文理類的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高職高專批次平行志愿由原來6個院校志愿增加到9個;
藝術類各批次平行志愿不再按全省藝術統考類別劃分志愿模塊,符合多個藝術統考類別錄取條件的考生可以在同一批次的平行志愿中混合填報同一院校或不同院校的不同統考類別的專業志愿。
五是改革完善高職院校招生錄取模式。
高職院校招收中職畢業生全面實施“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技能高考。
六是積極探索“院校+專業類”分類投檔錄取模式。
改進和完善提前批及特殊類型專業投檔錄取辦法,建立分類清晰、科學合理、規范有序、公平公正的分類投檔錄取規則,滿足考生升學差異性選擇和高校招生多樣化需求。
實行分類投檔錄取主要包括本科提前批文理類、高職高專提前批文理類、藝術本科和高職高專,以及其他批次的國家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精準扶貧專項計劃、省屬院校面向當地招生計劃、定向就業招生計劃、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班、西藏班、免費醫學生、經院校申請同意的報考生源較少的優勢特色專業和中外合作辦學等專業。
楚天都市報記者 羅欣
三問我省高考招生改革
“新高考”方案出臺了,但還有許多配套政策未定。學業水平考試怎么考,綜合素質評價如何在高考中發揮作用,中考是否需要跟著改革,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和專家進行分析解讀。
學業水平考試怎么考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具有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兩種功能,其中合格性考試將作為學生具備高中畢業水平、學歷的一個認定依據,以合格和不合格的方式來呈現,有點像以前的高中會考。而等級性考試將作為高等學校的錄取依據,采取6選3的模式。
“考試什么時間考,能考幾次,對學生的備考有著直接的影響。”省實驗中學副書記艾建紅說,如何既能保證絕大多數學生成績合格、又能具有選拔區分功能,這個考試對試卷的命題要求也比較高。
華師一附中校長周鵬程則認為,將來學業水平考試,很可能只考一次。時間如果是在高三下學期的的4月份,則對教學安排沖擊不大。但如果是定在高三上學期10月份,學校則需要根據各科教學的進度,進行學時學段的調整。
綜合素質評價如何用
開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省教育廳介紹,綜合素質評價主要是從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對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社會實踐和相關考試、考核成績、證明、證書等事實材料和表現進行寫實性采集和記錄。其目的,一是引導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二是引導學生參加公益服務和社會實踐,補上教育的短板,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三是為高校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學生提供參考,將具體使用權交給高校。
“綜合素質評價在高考中如何發揮作用,是對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指揮棒’。”武昌實驗小學校長張基廣建議,綜合素質評價應該與高考錄取“硬掛鉤”,否則就會流于形式。比如,在某個分數段內(比如520分至525分)的考生,高校相關專業在錄取時,要根據學生的綜合素質來錄(如果考生A是525分,考生B是520分,但在綜合素質評價中,B考生在物理方面有特長、獲獎記錄等,那高校物理專業在錄取時,就應該優先錄取B考生)。
若把綜合素質評價與高考錄取“硬掛鉤”,也有人擔心,此舉會因人為操作空間太大,造成新的教育腐敗。張基廣認為,有效信用體系的建立,取決于怎么做,“用法律、法規、紀律、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等,來督促在操作層面的公開、透明。”
一些高校招生負責人表示,如果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客觀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綜合情況,對高校選才無疑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但報告的真實客觀性,高校無法進行甄別和判斷。短期來看,綜合素質報告在高校招生錄取中僅僅只能作為一個參考,真正落實起來可能還需要多方面的制度作為保障,這可能需要一個過程。
中考要不要跟著改革
“高考改了,中考是否也應該跟著改?”昨日,部分小學生家長提出困惑。一位中學校長建議,中考也應該進行適當改革,建立跟新高考相對應的機制。
武漢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武漢市中考招生時,已經把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據之一。我省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實施后,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今后武漢市的中考改革將繼續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同時,武漢市將通過完成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行動計劃、實施中小學生素質拓展課外活動計劃、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管理等方式,繼續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學生全面有個性發展。
楚天都市報記者 羅欣 郭會橋
未來:“走班”上課將成高中教學標配
“新高考”實施后,文理不分科,因為高考自選科目不一,基本上是“一名學 生 一 張 課表”。昨日,不少高中學校表示,應對這個變化,學校在師資配備、班級管理等方面面臨多項挑戰,特別是在教學上,“走班”上課將成標配。
考生正在進行緊張復習,應對即將到來的高考
師資調配考驗學校管理水平
“語文、數學、英語,因為是國家統一高考科目,可以不進行分層教學,按照傳統的班級形式進行上課。”華師一附中校長周鵬程分析說,但在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個學科方面,有的學生只需要達到畢業合格水平,有的學生則要計入高考錄取總分,因此要分層教學,打破原來的傳統班級模式,進行“走班”上課,今年華師一附中已開始嘗試。而隨著新高考方案的出臺,高中教學,“走班”上課將成各校的標配。
武漢睿升學校校長李水生表示,實行分層教學后,小學科師資隊伍會出現一些波動,必然會出現有的學科教師緊缺、有的學科人員富余現象,這些問題有賴于教師人事制度的改革,教育行政部門和各學校的運籌。
“以前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上課由班級老師統一安排。以后‘一名學生一張課表’,教學則要以‘學生為中心’。”省實驗中學副書記艾建紅說,學校需要在師資方面進行重新調配,尤其是要加大對年輕教師的培養。
補齊職業規劃教育短板
高考改革后,不分文理科,學生要在高一結束,甚至更早時確定自己未來的專業方向,這樣才能確定哪三科自選科目納入高考成績。這對中國學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在目前相對簡單的文理分科模式下,很多學生高中三年對自己將來的專業方向并沒有足夠的思考。
“人生規劃教育在多數高中還是一個短板,甚至是空白的。”武漢睿升學校校長李水生建議,如何指導學生了解社會發展和需求,自己的個性特長,確定努力奮斗的目標和方向,高中學校要盡早謀劃。
初中小學要改變評價體系
“以后我省將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小學、初中在教育學生方面,也應該相應作出改變。”武昌實驗小學校長、特級教師張基廣認為,現在的多數小學初中,對學生還是實行的“一元化教育”,用學習成績這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學生。
張基廣表示,新高考方案實施后,中小學以前一味追求分數高低、標準答案的做法應被淘汰,要改變評價體系,注重過程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不僅要看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引導他們發展興趣、特長,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2021年的湖北高考要變化了
2016年春季學期在部分市州高一學生中開展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試點、從2016年秋季學期入學的高一年級新生開始全面實施,2017年在部分市、州高一入學新生中開展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試點,兩項試點均不與當年錄取掛鉤;
2018年在高一入學新生中整體實施、全面實行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
2021年,實現“兩依據,一參考”的招生錄取模式(即依據全國統一高考成績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進行錄取的模式),基本建立健全符合教育規律、順應時代要求、具有湖北特色的考試招生制度。
高考錄取總成績由“3+3”組成
2021年起,全國統一高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不分文理科。
普通高校招生錄取的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和考生自主選擇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總分75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各150分,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以等級分計分,錄取時各科折算為100分。
計入總成績的3個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
考生可以參加兩次外語考試,選擇其中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我省將加快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
中職學校畢業生報考高職院校,參加文化基礎與職業技能相結合的測試,即我省現在實施的技能高考和高職院校單獨招生考試;
普通高中畢業生報考高職院校,除參加統一高考進入高職院校外,還可以不用參加統一高考,憑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情況,在參加職業適應性測試后錄取到高職院校。
改革后,招生怎么招
一是減少和規范加分項目。
取消體育特長生加分和散居少數民族考生加分政策,減少農村獨生女加分分值;
2017年起,取消農村獨生女加分政策;
二是調整招生錄取批次。
藝術本科錄取從3個批次調整為2個批次;
高職高專錄取將高職高專(一)和高職高專(二)2個批次合并為1個批次。從2016年起,文理類本科錄取批次由3個批次調整為2個批次;
三是試行分段填報志愿。
2016年考生填報志愿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填報:本科提前批(文理類、藝術類、體育類、技能高考),高職高專提前批(文理類、藝術類、體育類、技能高考、高職聯辦本科計劃),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
第二階段填報:高職高專批文理類。
四是所有批次所有科類均實行平行志愿。
文理類的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高職高專批次平行志愿由原來6個院校志愿增加到9個;
藝術類各批次平行志愿不再按全省藝術統考類別劃分志愿模塊,符合多個藝術統考類別錄取條件的考生可以在同一批次的平行志愿中混合填報同一院校或不同院校的不同統考類別的專業志愿。
五是改革完善高職院校招生錄取模式。
高職院校招收中職畢業生全面實施“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技能高考。
六是積極探索“院校+專業類”分類投檔錄取模式。
改進和完善提前批及特殊類型專業投檔錄取辦法,建立分類清晰、科學合理、規范有序、公平公正的分類投檔錄取規則,滿足考生升學差異性選擇和高校招生多樣化需求。
實行分類投檔錄取主要包括本科提前批文理類、高職高專提前批文理類、藝術本科和高職高專,以及其他批次的國家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精準扶貧專項計劃、省屬院校面向當地招生計劃、定向就業招生計劃、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班、西藏班、免費醫學生、經院校申請同意的報考生源較少的優勢特色專業和中外合作辦學等專業。
楚天都市報記者 羅欣
三問我省高考招生改革
“新高考”方案出臺了,但還有許多配套政策未定。學業水平考試怎么考,綜合素質評價如何在高考中發揮作用,中考是否需要跟著改革,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和專家進行分析解讀。
學業水平考試怎么考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具有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兩種功能,其中合格性考試將作為學生具備高中畢業水平、學歷的一個認定依據,以合格和不合格的方式來呈現,有點像以前的高中會考。而等級性考試將作為高等學校的錄取依據,采取6選3的模式。
“考試什么時間考,能考幾次,對學生的備考有著直接的影響。”省實驗中學副書記艾建紅說,如何既能保證絕大多數學生成績合格、又能具有選拔區分功能,這個考試對試卷的命題要求也比較高。
華師一附中校長周鵬程則認為,將來學業水平考試,很可能只考一次。時間如果是在高三下學期的的4月份,則對教學安排沖擊不大。但如果是定在高三上學期10月份,學校則需要根據各科教學的進度,進行學時學段的調整。
綜合素質評價如何用
開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省教育廳介紹,綜合素質評價主要是從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對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社會實踐和相關考試、考核成績、證明、證書等事實材料和表現進行寫實性采集和記錄。其目的,一是引導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二是引導學生參加公益服務和社會實踐,補上教育的短板,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三是為高校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學生提供參考,將具體使用權交給高校。
“綜合素質評價在高考中如何發揮作用,是對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指揮棒’。”武昌實驗小學校長張基廣建議,綜合素質評價應該與高考錄取“硬掛鉤”,否則就會流于形式。比如,在某個分數段內(比如520分至525分)的考生,高校相關專業在錄取時,要根據學生的綜合素質來錄(如果考生A是525分,考生B是520分,但在綜合素質評價中,B考生在物理方面有特長、獲獎記錄等,那高校物理專業在錄取時,就應該優先錄取B考生)。
若把綜合素質評價與高考錄取“硬掛鉤”,也有人擔心,此舉會因人為操作空間太大,造成新的教育腐敗。張基廣認為,有效信用體系的建立,取決于怎么做,“用法律、法規、紀律、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等,來督促在操作層面的公開、透明。”
一些高校招生負責人表示,如果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客觀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綜合情況,對高校選才無疑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但報告的真實客觀性,高校無法進行甄別和判斷。短期來看,綜合素質報告在高校招生錄取中僅僅只能作為一個參考,真正落實起來可能還需要多方面的制度作為保障,這可能需要一個過程。
中考要不要跟著改革
“高考改了,中考是否也應該跟著改?”昨日,部分小學生家長提出困惑。一位中學校長建議,中考也應該進行適當改革,建立跟新高考相對應的機制。
武漢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武漢市中考招生時,已經把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據之一。我省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實施后,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今后武漢市的中考改革將繼續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同時,武漢市將通過完成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行動計劃、實施中小學生素質拓展課外活動計劃、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管理等方式,繼續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學生全面有個性發展。
楚天都市報記者 羅欣 郭會橋
未來:“走班”上課將成高中教學標配
“新高考”實施后,文理不分科,因為高考自選科目不一,基本上是“一名學 生 一 張 課表”。昨日,不少高中學校表示,應對這個變化,學校在師資配備、班級管理等方面面臨多項挑戰,特別是在教學上,“走班”上課將成標配。
考生正在進行緊張復習,應對即將到來的高考
師資調配考驗學校管理水平
“語文、數學、英語,因為是國家統一高考科目,可以不進行分層教學,按照傳統的班級形式進行上課。”華師一附中校長周鵬程分析說,但在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個學科方面,有的學生只需要達到畢業合格水平,有的學生則要計入高考錄取總分,因此要分層教學,打破原來的傳統班級模式,進行“走班”上課,今年華師一附中已開始嘗試。而隨著新高考方案的出臺,高中教學,“走班”上課將成各校的標配。
武漢睿升學校校長李水生表示,實行分層教學后,小學科師資隊伍會出現一些波動,必然會出現有的學科教師緊缺、有的學科人員富余現象,這些問題有賴于教師人事制度的改革,教育行政部門和各學校的運籌。
“以前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上課由班級老師統一安排。以后‘一名學生一張課表’,教學則要以‘學生為中心’。”省實驗中學副書記艾建紅說,學校需要在師資方面進行重新調配,尤其是要加大對年輕教師的培養。
補齊職業規劃教育短板
高考改革后,不分文理科,學生要在高一結束,甚至更早時確定自己未來的專業方向,這樣才能確定哪三科自選科目納入高考成績。這對中國學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在目前相對簡單的文理分科模式下,很多學生高中三年對自己將來的專業方向并沒有足夠的思考。
“人生規劃教育在多數高中還是一個短板,甚至是空白的。”武漢睿升學校校長李水生建議,如何指導學生了解社會發展和需求,自己的個性特長,確定努力奮斗的目標和方向,高中學校要盡早謀劃。
初中小學要改變評價體系
“以后我省將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小學、初中在教育學生方面,也應該相應作出改變。”武昌實驗小學校長、特級教師張基廣認為,現在的多數小學初中,對學生還是實行的“一元化教育”,用學習成績這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學生。
張基廣表示,新高考方案實施后,中小學以前一味追求分數高低、標準答案的做法應被淘汰,要改變評價體系,注重過程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不僅要看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引導他們發展興趣、特長,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聯系報名
相關資訊
技能高考





單獨招生

![湖北省2017年高職院校單獨招生考試問答[官方版]](http://www.baiyaocun.cn/images/defaultpic.gif)



培訓動態
免責聲明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