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汽車智能技術
一、專業特色
1.專業名稱及方向
汽車智能技術
2.學制:三年
3.主修課程:
C語言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智能汽車構造與原理、智能汽車電力電子技術、智能汽車環境感知技術、單片機與車載網絡通信技術、物聯網絡通訊技術、智能終端應用程序開發、智能汽車性能測試與保養、智能汽車故障診斷實訓、汽車智能產品創新設計與實踐。
二、最新成果
1.培養目標
(1)培養目標及規格
堅持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整車、智能產品制造企業生產一線和智能汽車售后服務,服務襄陽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培養掌握汽車智能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專門知識,能從事面向智能網聯整車制造、零部件生產、售后服務、配套支持等企業的汽車智能產品助理研發、試驗測試、裝配調試、售后服務和配套支持,汽車智能系統性能測試、裝配調試和售后服務,智能網聯汽車裝配調試、售后服務與技術支持等崗位,能吃苦耐勞,敬業愛崗,具有創新素養的高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
2.就業崗位
汽車智能產品輔助開發、試驗試制、裝調、售后服務與技術支持等;汽車線控底盤(線控剎車、線控油門、線控轉向)的輔助開發、試驗試制、裝配調試、售后服務與技術支持等;汽車智能系統的輔助開發、試驗試制、裝調、售后服務與技術支持等;智能網聯汽車裝配調試、售后服務與技術支持等崗位。
3.就業前景
根據2018年1月發改委發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征求意見稿)規劃,2020年智能汽車新車占比達到50%。我國2017年汽車銷量2887.89萬輛,按照2020年全國汽車銷量3000萬輛保守估算,屆時智能汽車產銷量將達到1500萬輛規模。
傳統汽車行業,汽車保有量/汽車技術服務人數約為30:1,智能汽車保有量/汽車技術服務人數按照50:1的保守估計,2020年新增智能汽車技術服務人才需求超過30萬人。2018年全球自動駕駛論壇會議上,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執行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朱明榮表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汽車行業智能汽車人才總量不足2萬人,企業爭搶人才正在進行。智能汽車深度融合電子信息、集成電路、通信等產業,整車電子系統更為復雜,對人才技能也提出更高要求,現有汽車專業技能人才難以滿足未來需求,技能人才缺口極大。
三、就業面向
1.就業概況
通過調研和校企深入合作,汽車智能技術已與國內先進的智能汽車生產企業和智能汽車售后企業建立了緊密的校企合作關系,主要合作的就業企業有:東風雷諾汽車公司、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襄陽試車場)、襄陽東風旅行車有限公司、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
四、產業背景
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目前正在加緊制定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戰略規劃,將陸續出臺
適合智能網聯汽車的標準體系、道路交通規范、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法律法規等。業內專家表示,智能網聯汽車有望使我國汽車產業規模再擴大一萬億元之巨,同時能夠拉動5G、車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實現快速發展。在美國,2016年發布了《美國自動駕駛汽車整車指南》;在日本,較早研究智能交通系統,計劃2020年在限定地區解禁無人駕駛的自動駕駛汽車,到2025年在日本形成完全自動駕駛汽車目標市場;在歐盟,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的研發和應用,引導成員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迅速發展。2015年,國務院在《中國制造2025》中首次提出發展智能網聯汽車;2016年8月5日,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部第一次聯合印發智能交通總體框架的《推進“互聯網+”便捷交通促進智能交通發展的實施方案》;2017年6月13日,工業與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國家車聯網產業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17年)》(征求意見稿)。從2015年開始,工信部先后批準了上海、北京、重慶、杭州、武漢等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的建設。汽車工業“十三五”規劃意見對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設定的目標:積極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具有駕駛輔助功能(1級自動化)的智能網聯汽車當年新車滲透率達到50%,有條件自動化(2級自動化)的汽車的當年新車滲透率為達到10%。智能網聯汽車到2020年將初步實現商業化,調研公司美國HIS預測,2025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銷量將達到23萬輛,2035年將達到1180萬輛,屆時無人駕駛汽車保有量將達到5400萬輛。2018年1月,工信部《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征求意見稿)》,計劃到2020年,智能汽車新車占比達到50%,銷量超1500萬輛。
近年來不斷涌現出了如GPS導航儀、倒車雷達、娛樂系統、ECU、網絡系統、智能傳感器以及智能儀表等汽車智能產品,國內現有高職院校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很大程度上與新興的汽車智能技術市場需求脫軌,培養的學生知識和能力不能適應汽車智能技術行業快速發展和學生可持續發展。因此,為了服務中國制造2025和襄陽及周邊汽車工業發展,培養具有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迫在眉睫。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匹“黑馬”,已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涉及汽車專業、電子專業、計算機技術與網絡通信等多個專業領域,現急需培養一大批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緊缺復合型人才,有效服務我國智能汽車產業創新發展。
五、教學條件
1.師資隊伍
本專業共有15名教師組成,其中副教授7人、高級工程師4人、碩士研究生6人、高級考評員2 人、企業兼職教師6人,建立了教師實踐鍛煉制度,專任教師每年到企業進行1個月以上的崗位鍛煉,提高教師的雙師素質。目前正在申請多項專利。
2.課程與教材
以汽車智能技術就業崗位為依據,從崗位實際工作任務分析歸納出典型工作任務,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和總結,確定專業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并將職業能力整合為行動領域。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按照“三維立體能力遞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內在要求,依據技能的復雜程度、知識難易程度和能力綜合程度,必需夠用為度,系統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實習實踐課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設計公共基礎課程和人文素質課程。
3.實訓(習)基地
1)校內實訓基地
為了提高汽車智能技術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已建有汽車底盤拆裝實訓室、汽車單片機實訓室、汽車電氣系統實訓室、汽車仿真實訓室、新能源汽車技術實訓室、整車拆裝實訓車間、汽車產教融合檢測車間、汽車產教融合維護保養車間、汽車綜合故障診斷等,完成汽車維護與保養、汽車各系統檢測修復等校內實訓基地。該校內實訓基地能滿足汽車智能技術專業基本的仿真實操實訓、輪崗實訓需要和生產性實訓需要,具備教學、社會培訓和技術研發多種功能。
2)校外實訓基地
為滿足專業學生實習實訓的需要,已與智能汽車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一覽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