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義學院自動化
自動化(智能制造方向)( 本科,四年制,工學學士學位,校企合作共辦專業)
武昌首義學院于2016年12月入選教育部學校規劃發展中心“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產教融合促進計劃試點院校(全國首批17所高校之一),本專業結合“德國工業4.0”與“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先進理念,采取與北京華晟經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培養模式。本專業依托校內“互聯網+智能制造2025創新實踐基地”,采用德國西門子、美國通用、日本發那科等國際一流自動化產線技術和工業機器人技術開展實踐教學。突出培養學生掌握自動化生產線、工業機器人、智能工廠網絡與通信、制造執行系統應用開發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與工程實踐能力。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學生掌握傳感與檢測、計算與處理、執行與驅動、網絡與通信、模型與仿真、控制與智能、系統與工程等七大方面的專業知識,強化工業自動控制、工業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企業制造執行系統等方面的設計集成、編程調試、運營管理等專業能力。畢業時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從事智能制造行業和自動控制技術應用等領域相關的產品開發、信息處理、系統集成、設備維護、運營管理、科學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自動控制理論、傳感器與檢測技術、可編程控制器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電力電子技術、電機與電力拖動基礎、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機器人技術基礎、機器人編程與仿真、機器視覺識別技術、智能工廠設備通訊、工廠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制造執行系統認知、制造執行系統應用開發、自動化工程設計與應用、制造執行系統應用開發綜合實訓、先進產線綜合實訓等。
培養模式:
1.校企合作共建專業,提供“產學研一體化”的聯合培養模式。校企聯合制定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由學校和企業老師共同組成,企業派駐工程師教學團隊對專業課和職業素養課進行授課。專職教師均派往合作企業實訓,經企業考核合格方可擔任課程教學。
2.校企資源融合共建實驗室,為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搭建更高平臺。本專業擁有校內大型智能制造實踐創新基地。將將智能制造行業主流技術以工程項目的形式引入實踐教學,實現理論和實踐教學與智能制造行業前沿技術同步。
就業領域:畢業生可在互聯網+智能制造、智能機器人、智能交通、智能汽車、港口自動化等行業工作,尤其適合在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等領域從事智能控制系統的系統方案工程師、系統集成工程師、系統維護工程師等相關設計與開發工作。
其他招生信息
上一篇:武昌首義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下一篇:武昌首義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