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增材制造專業
一、增材制造技術簡介
增材制造又稱3D打印,是以數字模型為基礎,將材料逐層堆積制造出實體物品的新興制造技術,體現了信息網絡技術與先進材料技術、數字制造技術的密切結合,是先進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世界各國紛紛將增材制造作為未來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重點培育,推動增材制造技術與信息網絡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設計理念的加速融合,力爭搶占未來科技和產業制高點。我校于2013年申報專業,并當年完成招生,是國內最早創建3D打印技術專業的學校,面對快速發展的3D打印產業,以培養“數據工程師”為就業目標,通過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前瞻性思考,結合湖北省裝備制造行業新技術的應用,關注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邀請行業、企業、高校的專家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模式,強調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突出職業素養、創新創業、先進技術、服務能力、學業升級的培養,形成了以先進制造技術為引領,以服務區域經濟為動力、以滿足多元主體為核心的“一弓三箭、學做一體”人才培養體系。同時,積極探求增材制造技術專業的發展態勢,努力尋找專業調整點和增長點。及時滿足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專業建設的未來目標以智能制造技術發展為方向,瞄準“工業4.0”目標,在先進制造技術、正逆向建模、精密測量、在線檢測和創新設計等方面加大建設及培養力度。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立足武漢、面向湖北及行業發展的新動向、以湖北裝備制造為基礎,輻射中東部地區,培養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和道德品格、并能在裝備制造行業從事3D建模、3D測量、3D打印制造、結構設計、產品設計、工業設計、產品質量檢測、售后服務、經營管理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
三、培養模式
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以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增材制造技術為本位,以崗位需要和職業標準為依據,結合專業教學與行業的工作崗位特點,確定以“數字化設計和制造能力”為培養目標,以機械設計與制造數字化和增材制造技能為主線,“項目引領、校企共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其內涵是:以項目為載體,由簡單到復雜、循序遞進地貫穿于整個專業教學活動中,采用專職與兼職教師相結合、校內與校外實訓相結合的方法,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四、專業招生就業情況
學生就業率長期維持在98%,就業單位有:華為、上海3D打印部落、湖北嘉一三維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武漢惟景三維科技有限公司、武漢華科三維科技有限公司、格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湖南云箭集團、武漢中觀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武漢益模科技有限公司、武漢巧意科技有限公司、順豐航空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等。
五、專業師生典范
1.名師——朱紅
(1)擔任職務(包括社會兼職)
教研室主任、3D打印技術中心主任、全國高職機械制造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湖北省3D打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秘書長、湖北模具工業協會人才培養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
(2)專業建設成果
主持申報并建設了增材制造技術專業方向以及3D打印技術實訓中心;主持了模具設計與制造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品牌(特色)專業建設;主持完成了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沖塑模具設計與制造》的建設;主持完成了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國家骨干教師培訓基地的申報和建設;成功申報了湖北省技能名師工作室;主編了《3D打印技術基礎》、《3D打印材料》、《3D測量技術》、《3D打印后處理及應用》、《3D打印實訓指導》、《3D打印與創客》、《3D打印設備與工藝》、《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塑料模具設計》、《機械制圖》等教材。
(3)相關榮譽
2014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2017年湖北省“三八”紅旗手
2018年湖北省職教名師
2018年全國機械行業指導委員會微課大賽一等獎
2012年獲第五屆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國家二等獎、湖北省一等獎
2014年獲第六屆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湖北賽區一等獎
2017年獲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二等獎
2017年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高職院校黨代表
(2)優秀畢業生
王渤,機電工程學院11級學生,現任武漢惟景三維寧波分公司經理。該生在校期間,榮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獲一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12“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人、第六屆3D動力大賽湖北賽區特等獎、“感動武職”2013年度青年人物、學校“科技進步獎”、首屆“長江學子”提名獎。
徐昶,機電工程學院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12級學生,現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公司為其定制專崗、單獨定薪。學校百科創新協會創始人,他擁有兩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并參加了“第六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榮獲湖北省團體一等獎,因其在校期間創新的突出表現,榮獲2014年度“感動武職”青年人物,2014年9月徐昶被華為公司錄取。徐昶說,是自己對夢想的“執著”讓自己擁有了這個機會。
龔玉,機電工程學院模具設計與制造15級學生,現在武漢中觀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擔任產品開發設計師。
周朋,機電工程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16級學生,榮獲湖北省第二屆“仁愛家和杯”殘疾人輔助器具創新設計大賽三等獎,2017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首屆3D打印與智能制造技能大賽中榮獲團體二等獎。
六、主干課程
機械制圖、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機床電氣控制與PLC等機制類的專業課程,還需要學習3D打印技術概論、3D打印材料、3D測量技術、3D打印設備與工藝、UG、RHINO、Photoshop、工業產品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等。
七、專業優勢
1.辦學條件優勢
辦學條件優越。擁有首個中央財政支持、湖北裝備制造職業教育品牌支持的3D打印技術中心,該中心擁有SLS、SLA、FDM、DLP等3D打印成型技術的設備、海克斯康三坐標測量儀、全自動藍光掃描儀等測量設備,既有滿足學生實訓的教學設備,也有能夠服務社會的高端設備,從技術種類上,成型技術種類齊全;從設備精度上,形成高、中、低檔的精度層次,是目前華中地方的較為全面的3D打印技術中心。同時,與湖北省3D打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秘共建3D打印創新平臺,與相關企業形成互利共贏、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訓的機會。
2.師資隊伍優勢
幾年的建設與發展造就了一支“名師引領,專家指導”的強有力的教學團隊。團隊成員均為雙師型教師。團隊擁有全國優秀教師、湖北省優秀中青年專家,教授1名,副教授4名,高級工程師2名,博士1名,碩士6名,教學團隊形成了年齡、職稱、學術上的梯隊結構,教學科研能力強。
專業還聘請了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史玉升、武漢華科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文世峰、武漢惟景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中偉、湖北嘉一三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文軍、湖北省3D打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周鋼等一批高校行業企業領導和技術骨干擔任專業指導委員會專家委員。
3.專業特色優勢
增材制造技術方向是創新活力的引領,是智能制造技術的代表,2013年6月申報,2014年成立以3D建模、3D測量、3D打印的功能明確的3D打印技術中心,2018年主編出版了3D打印技術系列教材,成為全國首家設立增材制造技術專業方向并擁有多功能實訓技術、軟硬件條件全面的高職院校。同時該專業負責人是湖北3D打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秘書長,該教學團隊為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科研創新團隊,3D打印技術中心為湖北省高等職業院校創新行動計劃---以市場為導向多方共建3D打印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逐步形成了貼合實踐、緊跟發展、密切企業、注重合作的專業特色。
4.學生就業優勢
3D打印行業作為智能制造的一份子,已成為國家重點支持科技領域,行業發展迅速,人才需求急劇增加,我校在專業調整中看到了行業產業的變化,在全國高職院校中是最早開辦3D打印技術專業方向的學校,突出核心技能培養的人才培養體系,更拓寬了學生的就業區域,就業形勢良好,正好滿足了先進制造技術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5.科研創新優勢
專業申報及時,建設迅速,也就掌握了更多的機會。我校作為牽頭主編單位,與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規劃出版一系列3D打印技術教材,建成了校級科研創新團隊,發表專業核心論文多篇,與企業共建課程及教學資源,與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形成了技術研發--技術應用的科研鏈條,參與了該校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創新團隊項目、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產學研前瞻性聯合研究項目、省科技支撐計劃等多項省級以上項目。為武漢本地的相關公司等5家企業開展橫向課題研發和技術服務共8項,為湖北省3D打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湖北機械工程學會等提供了員工培訓及師資培訓。
已獲批成為湖北省高職院校創新發展行動計劃—3D打印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針對協同創新目標,圍繞3D打印產業鏈中3D設計、3D制造、3D測量、3D打印裝備及3D打印工藝等領域關鍵性技術進行協同科技創新,并形成突破性的科技成果,以重大項目為載體,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高水平的專兼結合,學術、技能兼顧的創新團隊,提升3D打印技術專業和相關專業群的專業建設水平,提高3D打印技術專業高技能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建成覆蓋科技、教育和產業各方的協同創新綜合平臺,實現科技、專業、人才三位一體共同發展,提升協同創新中心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為社會經濟的轉型與發展做出較大貢獻。該中心定期挑選優秀學生進入中心擔任科研助理,跟隨教師完成科研課題。
八、相關賽事獲獎情況
2015年參加了第一屆“銀禧科技杯”全國3D高校打印創意設計大賽并榮獲一等獎,2016年榮獲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2017年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二等獎,2019獲全國技能大賽高職組“工業產品數字化設計與制造”賽項一等獎。
九、3D打印技術中心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于2013年開設3D打印技術專業方向,是國內高職院校首次開設的專業,于2014年湖北裝備制造職業教育品牌項目參與投入,建成了500多萬元的3D打印技術中心。隨后,2017年投入800萬元完成了3D打印技術中心的二期建設。
該中心共分為三個功能室,綜合實訓室、測量室和成型室,可以完成掃描、建模、打印、文化創意的技術技能訓練。近年來接待國家及省部級領導、國內外同行參觀學習100多次,該專業招生火爆,錄取分數線位居我校最高,社會需求旺盛。
綜合實訓室涵蓋了學生逆向設計、正向設計實訓的所有設備,包括藍光三維掃描儀,它能自動識別并收集被測物體的表面輪廓信息,操作人員只需要整合并修改得到三維立體模型;還包括最常見的桌面打印機,FDM熔融沉積式打印,能將學生優化后的三維模型進行實體打印。
測量室主要用于工業產品的測量,有傳統的三坐標劃線機,也有先進的海克斯康三坐標測量儀,精度可達0.002mm,主要用于精密測量和逆向設計。
成型室有目前進口的德國EOS設備,采用SLS成型方式,并且能夠打印工業級的產品。另外還有美國3D system公司的全彩打印3DP設備,能夠實現工業產品的彩色打印。
十、專業文化建設
1. 湖北省省委書記蔣超良看望3D打印技術中心師生
2. 剛果(金)參議院代表團一行在3D打印技術中心參觀交流。
3. 教育部副部長孫堯(左三)觀看我校師生的3D打印作品
4.全國政協常委田玉科(右三)一行參觀我校機電學院3D打印技術中心
5. 湖北日報—當3D打印遇到工匠精神
6.舉辦3D打印講座——聘請專家到我校分享3D打印數字設計
7. 我校教師在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的專題報告
8. 學生參與社會活動
其他招生信息
上一篇: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工業機器人專業
下一篇: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