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南華光電職業技術學校教學反思能力: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本原
一、武漢南華光電職業技術學校教學反思能力的實踐理解
1.教學反思能力的含義
什么是“反思”,從字面上看,有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熊川武教授認為:從元認知理論的角度來看,反思就是主體對自己的認知活動過程,以及對活動過程中涉及的有關事物特征的反向思考。反思是對過去活動的一種理性總結和經驗思考,期望通過對活動的思考,從中總結教訓、獲取經驗。而教學反思則是指教師對自身或他人的教學實踐預設、過程和結果的一種再認識、再思考,通過思考認識去分析實踐活動的現實優勢和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總結活動的教訓與經驗,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
結合以上對教學反思的認識,筆者認為,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將自身或他人的教學實踐活動作為認識和思考的對象,通過對教學預設、過程和結果的反思,對自我教學實踐進行主動有效的回顧監測與評價調控,促進自身教學水平提升的一種素質。
2.教學反思能力的特性
一是實踐性特征。教學反思能力的形成強調基于實踐,它是教師在對教學實踐活動的預設、實施、結果的不斷回望和思考中,在對教學系列活動的不斷改良中最終獲得的,“教學中反思、反思中教學”的實踐模式促使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獲得發展。同時,它特別強調基于個體典型實踐案例進行有效的分析和思考,從對單一個體實踐活動的考量中,獲得對群體實踐活動開展的啟示。
二是人本性特征。教學反思能力是在對教學活動不斷的審視和判斷中形成的,是一種基于教師與學生的活動狀態和結果的審視和判斷,它直接指向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和學生。它的形成將有效促發教師在不斷的反思中獲得教學水平的提升,使其專業成長速度提高;它的形成促進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助推下,生成更多的有效學習,形成更全面的學習能力,收獲更多的學習效益。
三是學習性特征。教學反思能力需要在不斷的學習中獲得,不僅在于對實踐經驗的學習,也在于對教學理論的學習;不僅在于對個體典型案例的學習,也在于對日常教學過程的學習;不僅在于對學科領域內專家的學習,也在于對身邊同事的學習。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使教學反思能力在不斷的適應與錘煉中獲得“生長”。
四是動態性特征。教學反思能力的形成是基于敏銳的反思意識和良好的反思習慣,在對教學實踐不斷的回望和思考中動態生成的。同時,它對教學實踐的反思效益也是動態的,即對不同的教學實踐活動,其反思效益是不能進行絕對類比的,因為教學實踐活動和人的自我發展具有較強的動態性。
其他招生信息
上一篇:武漢南華光電職業技術學校教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