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醫學專科學校有哪些?
發布時間:2019-08-23 11:00南京醫學專科學校有五所
南京醫科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是首批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與省政府共建醫學院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學校創建于1934年,時名江蘇省立醫政學院。1957年,由鎮江遷至南京,更名為南京醫學院。1962年,被列為全國首批六年制醫藥院校。1981年,被批準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3年,更名為南京醫科大學。
學校設有19個學院(包含康達學院)。擁有25所附屬醫院和50多所教學醫院。學校校本部現有在職教職工1700多人,其中學校編制專任教師884人。有教授215人、副教授305人,有博士生導師407人、碩士生導師1616人。學校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1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名、青年學者2名,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7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江蘇特聘教授32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
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生物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醫學技術、護理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4個、3個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臨床醫學工程、人文醫學、健康政策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個,學位授權點已覆蓋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和文學等7個學科門類;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9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6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三期)、2個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3個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培育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在全國54所參評高校中獲評A+等級。臨床醫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藥理學和毒理學、免疫學、社會科學總論、化學等8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臨床醫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學校設有24個本科專業,1個“5+3”本碩博士一體化專業方向、3個“5+3”本碩一體化專業方向。目前,在校生總數為1.7萬多人,已形成從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后,從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學生教育全方位、多層次的教育體系。
學校現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4個部級重點實驗室、2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擁有國內一流的醫學模擬教育中心(MSC)和自主學習中心以及國內知名、省內一流的江蘇省醫藥動物實驗基地,建有江蘇省唯一的省級衛生政策智庫健康江蘇研究院以及省內唯一的轉化醫學研究機構江蘇省轉化醫學研究院。
“十二五”以來,學校科研水平不斷提升,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重大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等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近百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等國家級成果獎5項,發表SCI論文11606篇,論文數量及論文影響因子均呈顯著增長。2018年,我校獲得29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項目數連續5年位居獨立設置醫科大學第1位。連續多年被評為“江蘇省科技工作先進高校”。
學校現已建成5門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品牌專業、2個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建成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9個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建高校教學實驗室、有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主編6部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學校通過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得到8年最長認證周期。學校的招生和就業工作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醫學類本科招生錄取分數線連續11年位居省屬院校第一位,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多次被評為“江蘇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學校建有江寧校區、五臺校區以及康達學院連云港校區。江寧校區位于南京市江寧區大學城,占地面積1300畝,是行政、教學和科研中心。五臺校區位于南京市鼓樓區五臺山南麓,占地120畝,是臨床教學和研究中心。學校館藏圖書文獻資料豐富,擁有中文(外文)紙質圖書、電子圖書、全文電子期刊共一千多萬冊,是江蘇省醫學圖書中心館和高校文獻保障系統醫學文獻中心。學校主辦有11種學術期刊。
近年來,學校廣泛開展對外交流活動,積極與國內外的高等院校建立形式多樣的聯系與合作。學校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日本、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醫學院校或科研機構建立了雙邊合作、學術交流關系。學校于2002年恢復招收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現有在校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800多人。
進入“十三五”,全校師生醫護員工凝心聚力、統籌施策、開拓創新、改革攻堅,全面啟動實施“十三五”發展規劃,努力把學校建成國際知名、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型醫科大學。
2.中國藥科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在藥學界享有盛譽的教育部直屬“211工程”和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坐落于鐘靈毓秀、虎踞龍蟠的古都南京。學校前身為始建于1936年的國立藥學專科學校(四年制),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藥學高等學府。80余年來,學校秉承“精業濟群”的校訓精神,為推動國家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建有玄武門、江寧2個校區,占地2100畝。設有14個院系(部),涵蓋醫學、理學、工學等7個學科門類,現有29個本科專業、3個專科(高職)專業、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藥學、中藥學、生物學)、2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個博士后流動站。截止2018年底,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6465人,其中本專科生11781人、研究生4253人、留學生366人、預科生65人。在職教職工1661人,其中專任教師1014人。
學校堅持“學術第一、師生為本、共生共贏”的理念,培養造就藥界英才。辦學歷程中,先后培養了10萬余名高素質藥學專門人才,走出了10位兩院院士和一大批藥學領域著名專家學者。2000年以來,已4次獲得我國教育領域政府類最高獎勵——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四年一屆)一等獎。畢業生就業率長期位居教育部直屬高校及江蘇省高校前列。學校薈萃了醫藥領域眾多知名專家,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德國科學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7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6人、 “四青”人才19人次(“國家優青”6人、“青年千人”8人、“青年長江”1人、“青年拔尖”4人)、 “國家教學名師”2人。
學校致力于構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生態體系,以藥學、中藥學學科為龍頭的藥學學科群建設始終保持國內領先水平,國際影響力逐年大幅提升。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藥學學科獲評A+,位列第一檔。2018年,藥理學與毒理學、化學、臨床醫學、生物與生物化學4個學科領域的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根據最新數據統計顯示,藥理學與毒理學ESI排名前1‰,位列全球第47位,國內高校第1位。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多個全球性大學學科排名榜中,藥學學科全部進入百強。2019 US NEW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藥理學與毒理學位列全球第22位;2018軟科ARWU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藥學排名全球第40名;2018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藥學與藥理學進入全球第51-100段位。
學校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不斷提升新藥研發自主創新能力。建有“天然藥物活性組分與藥效”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以及創新平臺30個。與海外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院校及科研機構建立實質性學術合作關系。“十三五”以來,獲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數居全國高校之首。連續五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科技進步獎4項、技術發明獎1項。
學校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參與全球健康治理,以“培育藥界精英、研發普惠良藥、貢獻幸福生活”為使命,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學砥礪前行,為譜寫全民健康新篇章不懈奮斗。
3.南京中醫藥大學
南京中醫藥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江蘇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是江蘇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學校始建于1954年,是全國建校最早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之一,建校64年來,南京中醫藥大學為新中國高等中醫藥教育培養輸送了第一批師資,主持編寫了第一套教材和教學大綱,誕生了中醫藥界最早的學部委員,為新中國高等中醫教育模式的確立和推廣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高等中醫教育的搖籃”。
學校坐落于鐘靈毓秀、虎踞龍蟠的古都南京,擁有仙林和漢中門兩個校區。現有各類在校生近2萬名,設有基礎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整合醫學學院、藥學院、衛生經濟管理學院、護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信息技術學院、心理學院、國際經方學院、研究生院、繼續教育學院、人文與政治教育學院等教學機構,有33個本科專業,涉及醫、管、理、工、經、文6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中醫藥為主體、中西醫結合、多學科為支撐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
學校現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二期項目立項學科2個、重點序列學科2個;江蘇省重點學科10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33個。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三個主干學科均進入A類。學校是全國首批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授權的單位之一。現擁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學4個博士一級學位點,學位點覆蓋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所有二級學科。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著力推進9年本博一貫制和“5+3”一體化中醫拔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入選國家“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首批試點高校。現有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6門,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規劃教材(主編)33部,國家級教學成果4項。建設有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江蘇省中醫院)、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江蘇省第二中醫院)、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南京八一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一醫院)3家直屬附屬醫院、26家非直屬附屬醫院、4家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院和3所附屬藥業,各類教學及畢業實習基地逾百所。
學校科研實力強大,現有國家發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江蘇省重點實驗室2個,江蘇省協同創新中心2個,江蘇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6個,江蘇省高校重點實驗室7個(含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1個),江蘇省海洋重點實驗室1個,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4個,國家技術轉移示范中心1個,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全面合作,共建“新中藥學院”。學校是國務院和文化部首批命名的“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是中國中醫藥文獻信息檢索中心南京分中心。近年來,學校科研工作成績顯著,先后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2016、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立項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百強行列,項目經費總額名列全國中醫藥院校前茅。學校主辦的《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系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核心庫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名家云集,是全國中醫師資進修教育基地。擁有國醫大師6人,全國名中醫4人,雙聘院士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54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國家教學名師2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6人,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江蘇省特聘教授10人,白求恩獎章獲得者2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獲得者1人,形成了一支在全國中醫藥院校中領先的高水平教師隊伍。
學校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傳統醫學合作中心、國家衛生部確定的國際針灸培訓中心,是國家教育部批準接收和培養外國留學生及臺港澳地區學生的首批高等中醫藥院校之一。1993年學校與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合作開辦中醫學專業,首開我國與西方正規大學合作開展中醫學歷教育先河。學校著力通過中醫孔子學院和海外中醫藥中心,推動中醫藥海外傳播。2010年6月20日,學校與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合作建立了中醫孔子學院,習近平主席出席了揭牌儀式并發表重要講話。學校目前與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著廣泛交流和聯系,并與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高等院校或學術團體及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先后在大洋洲、歐洲、美洲建立了8個海外中醫藥中心,其中中國—澳大利亞、中國—瑞士、中國—法國3個中心成為國家級海外中醫藥中心。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秉承“自信、敬業”的校訓、“團結奮進、繼承創新”的校風、“學貫中西,至精至誠”的辦學理念、“仁德、仁術、仁人”的教育理念,彰顯特色,追求卓越,各項事業快速發展,2016、2017、2018連續三年《中國大學評價》綜合排名位居全國中醫藥院校之首,2017年入圍U.S.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面向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大力實施“人才強校、質量興校”戰略,堅持特色發展,加強內涵建設,積極創建高水平、有特色、國際化的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
4.東南大學醫學院
東南大學醫學院前身為創建于1935年的中央大學醫學院,其后歷經南京大學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軍醫大學、南京鐵道醫學院等重要時期,2000年4月并入東南大學。經過幾代人的奮斗,醫學院現已發展成為東南大學培養醫學與生命科學精英人才的重要基地。學院培養了一大批科學家、教育家及各行各業的杰出人才,他們為祖國的醫學與生命科學教育和醫藥衛生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賀林、楊煥明、樊嘉為學院八十年代培養的畢業生。
2012 年,我校獲批為全國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承擔了拔尖創新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和五年制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兩個項目,2016年順利通過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作為教育部重點建設綜合性大學的醫學院,堅持精英教育和培養卓越醫師的理念,遵循醫學和生命科學人才培養的規律,以一流的理論教學和臨床實習條件,多層次的國際化學習環境,致力于培養具有扎實醫學和生命科學基礎,有國際化視野和人文情懷的創新型醫學與生命科學專業人才。
學院擁有一支以學術造詣較深的專家教授為龍頭、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主體、結構優良的教學科研隊伍。有一大批從國外歸來或引進的年富力強的學科帶頭人和獲國內著名高校博士學位的中青年骨干教師。現有“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國家“973”首席科學家2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8名;江蘇省特聘教授2名;江蘇省“333”工程和“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和優秀骨干教師30多名;國家、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多名。教師中有高級職稱300多人,其中博士生導師70余人,碩士生導師200多人,有20多人次分別擔任全國及省部級醫學雜志的主編、副主編及編委等職務,20多人次擔任各類中華醫學會各專業學會主委、副主委和委員等(如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專業委員會主委邱海波、中華醫學會放射學會副主委滕皋軍等)。聘請了包括多名院士在內的國內外著名專家30多人為兼職教授。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200人,其中本科生1300人,碩士生700人,博士生200人。2006年我院首開東南大學整建制招收學位留學生先河,當年招收MBBS臨床醫學留學生60人,現有在校留學生400余人。
醫學院擁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臨床醫學專業博士3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臨床醫學為省級重點學科,醫學技術為省優勢學科。目前臨床醫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等4個學科已進入ESI全球前1%。各學科經過長期積累,圍繞醫學影像、放射介入、重癥醫學、腎臟病學、腫瘤、神經精神疾病、器官纖維化等已經形成特色鮮明的重點研究方向,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
學院的研究工作以轉化醫學為特色、醫工結合,開展多層次、多方位交叉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獲得國家“973”牽頭項目2項(首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牽頭項目2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4項,國家“973”二級課題、“863”計劃10余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合作項目、面上項目150余項,省部級項目100余項。近三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華醫學一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江蘇省科技進步獎10項。近三年發表SCI論文300余篇,申請并獲得授權專利30多項。
學院國際化教育走在前列,先后與美國、德國、法國、英國、瑞典等多家國際著名醫學機構和大學建立了穩定的教學、科研合作關系。學院特別重視在國際合作環境中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學生,每年約近20%的學生有機會到國外著名醫院進行為期1-3個月的臨床實習和游學交流。2013年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公派本科生出國實習及研學項目,每年選派10名本科同學赴德國漢堡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和瑞典烏普薩拉大學進行為期3-6個月的臨床實習或畢業設計。2016年“中德臨床醫學專業學位人才培養項目”獲國家留學基金委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資助,每年選派10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畢業生,赴德國漢堡大學和烏爾姆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中瑞合作雙博士學位臨床醫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試點”項目于2018年獲批準資助,每年選派5名學生赴瑞典烏普薩拉大學,通過中瑞合作,獲中方瑞方雙學位博士。目前我院共有來自美國、新西蘭、印度、巴基斯坦、也門、布隆迪、尼日利亞、喀麥隆等40個國家的400多名留學生,就讀本科與研究生。學院已形成了從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到留學生的一整套人才培養體系。近年來我院每年有30名左右本科生和研究生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國外一流大學攻讀博士、碩士學位,其中包括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多倫多大學、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等世界一流名校進行深造。
醫學院以精英教育的理念,實行一體化培養,配備學習型和研究型導師,發揚優良辦學傳統,充分利用綜合性大學理、工、醫、文、經管等多學科交叉和教學科研資源優勢,著力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適應現代醫學與生命科學發展和社會需求的高層次、高素質臨床醫學與生命科學方面的精英人才和領軍人物。2016年,由學院本科生組成的代表隊獲得第七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華東分區賽團體特等獎和第七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總決賽團體二等獎; 2013年獲得第十三屆大學生“挑戰杯”特等獎,2014年獲“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公益創業類全國銀獎,2016年獲“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公益創業類全國金獎兩項。近年來研究生就業率99.5%,本科生就業率98.9%,非七年制學生讀研率為34%,一大批優秀本科生被免試保送到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解放軍總醫院、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等國內著名高校、醫療單位讀研,七年制優秀學生有機會享受國家公派留學項目到國外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 E S I全球排名前 1% 4個 臨床醫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
藥理學與毒理學、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
?江蘇省優勢學科1個 醫學技術
?江蘇省十二五規劃重點學科1個 臨床醫學
?學位點:
一級學科博士點 4個 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物學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
一級學科碩士點 4 個 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物學、護理學
博士后流動站 2 個 臨床醫學、生物學
?江蘇省重點學科 2個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遺傳學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3個
?江蘇省高校分子影像與功能影像實驗室
?江蘇省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醫學重點實驗室
?發育與疾病相關基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國家臨床重點專科 2個 重癥醫學、醫學影像
?江蘇省臨床診療中心 2個 介入診療、重癥醫學
?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 16個
?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1個
?國家臨床技能培訓中心 1 個
?江蘇省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1個
?直屬附屬醫院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臨床學院 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
?非直屬附屬醫院 11個 南京二院、同仁醫院等
?臨床教學基地 15個 鼓樓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等
?留學生教學基地 5個 中大醫院、南醫大二附院、明基醫院等
?生物工程專業實習基地10個 常州千紅制藥等
?國家級特色專業 醫學影像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 放射診斷學
?江蘇省精品課程 放射診斷學
?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 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王長松
?國家級網絡精品課程 病理學,陳平圣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以提升職業能力為核心的醫學影像學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滕皋軍等,2014年
?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以提升職業能力為核心的醫學影像學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滕皋軍等,2013年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綜合性大學醫學生臨床能力“四位一體”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滕皋軍等,2011年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以學生為中心、綜合素質為核心、卓越醫生為目標”的醫學教育改革,王立新等,2017年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新型消化道支架的研發與應用”,滕皋軍等,2011年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多模態分子影像與功能影像的研究與應用”,滕皋軍等,2016年
5.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
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是一所省屬公辦全日制醫藥衛生類普通高等學校,江蘇省省級示范性高職院,具有80多年的辦學歷史,隸屬于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學校的主源是1933年創辦的國立中央助產學校,歷經國立中央高級助產職業學校、華東助產學校、南京第一助產學校、江蘇省南京助產學校、南京衛生學校、江蘇職工醫科大學等歷史時期,留下了楊崇瑞、屈錦琴、孫世英、陳嘉政、黃孟虞等諸多名師的足跡,是我國最早的現代衛生類院校之一。 學校另一源頭是1958年創辦的南京中醫學院附院護士學校,歷經南京中醫學院附院衛校、江蘇省中醫學校等發展時期。江蘇省中醫學校是全國第一家開辦中醫護理專業的學校。
經省政府批準,省衛生廳于2002-2005年對省屬醫學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優化,先后將江蘇省醫學情報研究所、江蘇省衛生統計信息中心、江蘇省衛生人才培訓中心、江蘇省中醫學校并入江蘇職工醫科大學,籌建江蘇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2009年3月,學校轉型為普通高等院校,更名為江蘇建康職業學院。2017年3月,正式更名為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學校坐落于鐘靈毓秀、虎踞龍蟠的古都南京,擁有漢中路校區、鳳凰西街校區和浦口校區3個校區。學校擁有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南京市高淳人民醫院、南京市浦口區中心醫院、江蘇民政康復醫院等4所附屬醫院。現有專兼職教師8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占45.9%,碩博士教師占60%,“雙師”素質教師超90%。近三年,獲國家衛健委高層次人才項目、省“333工程"、省“六大人才高峰”等國家級、省級人才項目20余項;學校教科研成果顯著,擁有國家級、省級教學科研團隊3個,近五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省自然、省社科基金、“六大人才高峰”課題20余項,廳局級課題百余項。學校現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男科專委會、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生殖與男科分會、中國職教學會健康與養老服務專委會會長單位,同時學校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評為“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
學校全日制在校學生8052人,成人教育學生6000余人,各級各類學生共萬余人,設有衛生管理與基礎學院、護理學院、臨床醫學院、藥學院、中西醫結合學院(康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6個二級學院,開設臨床醫學、針灸推拿、護理、助產、藥學、中藥、康復治療技術、中醫康復、衛生信息管理、醫學影像技術、醫學檢驗技術等17個專業。其中,與徐州醫科大學開展康復治療學“4+0高職與普通本科聯合培養”項目。護理專業與南京醫科大學,康復治療技術、藥學、衛生信息管理(醫院病案管理)專業與徐州醫科大學開展“3+2”高職本科分段培養。護理、康復治療技術、醫學營養、衛生信息管理專業與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開展海外本科直通車項目。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助產、護理、藥學、衛生信息管理專業為江蘇省高水平高等職業教育骨干專業;康復治療技術、藥學、護理、衛生信息管理(醫院病案管理)為省級示范性高職院重點建設專業;醫學影像技術、醫學檢驗技術、醫學美容技術、醫學營養、中藥學為校級特色專業。
學校建有校內情景化實訓室57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7749臺,總值達10477.47萬元,生均15724.86元。校企合作企業202家,開辦南京市高淳人民醫院、太倉市第一人民醫院、江寧醫院等駐點班10個。主辦《中國腫瘤外科雜志》、《醫藥高職教育與現代護理》兩本期刊,其中《中國腫瘤外科雜志》被2018年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目錄收錄。學校獲公開授權專利31項,《言語治療技術》為省級在線開放課程。“江蘇衛生健康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為國家級職業技能鑒定機構,承擔養老護理員、育嬰員、美容師等職業技能鑒定工作。
學校秉承“勤慎誠愛”的校訓,堅持“立足江蘇,服務區域經濟,依托行業,面向健康事業”的辦學定位,特別是通過省級示范性高職院建設,學校不斷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化產教融合,加強社會服務能力,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社會影響力顯著增強。近年來,始終保持招生就業進出兩旺發展態勢,招生錄取分數線位穩居全省高職前列,畢業生年終就業率穩居99%以上。學校連續多次榮獲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資助工作先進集體。2018年12月學校第二次黨代會明確了“把學校辦成中醫藥特色高水平應用型高校”的辦學目標。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繼續秉承“勤慎誠愛"的校訓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全國衛生健康大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等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宗旨,加快特色內涵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健康江蘇建設,為創建中醫藥特色高水平應用型高校而努力奮斗!
相關招生信息
上一篇:江蘇醫學專科學校有哪些?
下一篇:無錫醫學專科學校有哪些?
免責聲明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