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工程技術學院排名2025年最新全國排名第503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2025年排名公布,排名結果參照校友會排名、軟科排名、U.S.News世界大學排名。排名指標包括教育質量、畢業生就業質量、師資力量、科研水平等選項。以下是鄭州工程技術學院2025年國內排名及世界排名信息,排名數據僅供參考。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排名
排名類型 | 國內排名 |
校友會排名 | 503 |
軟科排名 | 501 |
US世界排名 | 0 |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簡介
學校始建于1980年,歷經“鄭州大學、河南醫學院鄭州分校”“鄭州市走讀大學”“中州大學”發展階段,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陳云同志為學校題寫校名。鄭州市文化藝術學校、鄭州廣播電視大學先后并入,2016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高校,是鄭州市人民政府舉辦的第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唯一一所理工類本科院校。先后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單位、全國高等教育學籍學歷管理先進集體、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文明校園標兵、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累計培養14萬余名應用型人才,其中70%在省內就業創業。
落實立德樹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構建黃河文化“五融入”育人體系。秉承“修德、敏學、篤行、拓新”校訓,堅定“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服務鄭州市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堅持人才強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988人,教職工1338人,其中高級職稱438人、博士152人、雙師雙能型307人,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專家2人,河南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1人,河南省優秀專家1人,河南省教學名師3人,河南省優秀教師6人,黃大年式教師團隊3個,省部級教學團隊9個。獲河南省模范教師、鄭州市名師等市級以上榮譽稱號100余人次。
優化專業結構。現有工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文學、教育學6個學科門類,省級重點學科2個,本科專業38個。構建“一體兩翼、實踐為要”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以工科類專業群為主體、“經濟管理”“文旅文創+”專業群為兩翼,做實實踐教學,培養學生技術應用和技術創新能力。
改善育人環境。現有英才、金河、航海、龍子湖四個校區。實驗實訓室205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05億元。圖書館舍4個,館藏紙質圖書165.06萬冊,電子圖書138.46萬冊,擁有《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等中外文數據庫10余個。
發揮育人合力。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積極參與京豫、滬豫合作戰略,與澳大利亞埃迪斯科文大學等多所國外大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創新校企合作,堅持“人才共育、平臺共建、研發共推、成果共享”原則,不斷推動校地互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縱深拓展。
推進科技創新。升本以來,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172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8項,公開發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論文940篇,出版著作、教材571部,獲發明專利、新型實用專利等395項。
服務地方發展。建有河南省人工智能大模型及應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氣候變化與碳中和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大數據雙創基地、河南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等省、市級研究平臺31個,與規上工業企業共建研發中心14個,涉及汽車及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工業、現代食品制造業等鄭州市主導產業。獲批河南省高性能有機功能材料研究與開發創新團隊等省級高層次研究團隊3個。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學校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服務河南省“十大戰略”和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為宗旨,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學科專業建設為龍頭,以隊伍建設為關鍵,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一二三四”工程為抓手,著力推進教學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努力為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做出應有的貢獻!(注:上述數據統計時間:2024年8月31日)